之所以會將國芳館排入此次行程,起初是因為在日本人的部落格中偶然發現這個景點。雖然我對浮世繪並不算熟悉,卻恰好對歌川國芳的作品有點印象,最深刻的記憶,來自《妖怪少爺 京都篇》中出現的那幅巨大骷髏,當初在動畫裡看到時,簡直大為震撼,巨大骷髏的妖異美感,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當我在日本部落格中看到國芳館有這幅作品,便毫不猶豫地將它納入旅程中。

這也是我第一次正經地走入浮世繪的世界,透過國芳的畫作,我才真正體會浮世繪的魅力。後來觀賞其他畫家的作品時,才發現自己對於浮世繪的審美胃口似乎已被國芳給養刁了,他的作品色彩大膽鮮明、人物肌肉刻畫分明,再加上那一系列小動物的擬人化設計,幽默又充滿生命力,全打在我的審美喜好上。
如今回想起來,若不是當初那部動畫中的一幕,我也許就與浮世繪擦肩而過。慶幸自己實地參觀了國芳館,也因此真正理解了浮世繪為何能19世紀末,在歐洲後引發了所謂的「Japonisme(日本主義)熱潮」,像梵谷就從浮世繪《龜戶梅屋鋪》、《名所江戶百景》、《大橋安宅夕立》與《雲龍打掛の花魁》等作品得到靈感,創作出許多經典作品,浮世繪有種打動人心的震撼力,那是一種來自庶民視角,卻擁有無限想像力與張力的藝術語言。
參觀國芳館前應知的實用資訊,還有折扣可以用
國芳館的位置其實相當好找,只要定位「阿智神社」即可。美術館就位在神社山腳下,一走到入口,馬上就會被門口那幅我非常喜歡的《餓者髑髏》仿製畫吸引目光。

穿過一個小庭院後便來到入口處,這裡需要脫鞋入內,並提供寄物櫃可使用,對背包旅行者來說真是一大福音,卸下行李後參觀起來輕鬆許多,入內會需要換上館方準備的室內拖。

進館購票後,親切的館員很認真地提醒了幾個參觀重點:
- 館內參觀需穿著提供的拖鞋,並在榻榻米上行走
- 館內展區作品皆禁止拍照
- 館外空間則可以自由拍照-當下其實有點不理解差異所在,但參觀二樓後就明白了

一般成人票價為 1300日幣,若想省一點,不妨考慮購買「倉敷美觀地區漫遊優惠券」,這張票有點像園遊會的小額兌換券形式,一組售價1,000日幣,內含十張小劵。國芳館入場時接受這種劵兌付門票,只需遞出十張劵,即可抵掉 1300 日幣的門票費用,等於用 1000 日幣買到 1300 日幣價值的票券,直接省下 300 日幣。

以我的經驗來說,倉敷美觀地區很多商家都參與這個活動,硬要說多省,我是覺得還好,但最省的大多是折抵展覽館之類的門票,當中以國芳館門票折抵我覺這是最划算的方式之一,整體折扣約為 77 折。確定會來的話,非常推薦事前購入,若運氣夠好,有趕上旅行社促銷活動,那票價就更可以更划算。
對我來說,當時剛好遇上 KKDAY 的岡山樂享周遊券限時活動,3000 日幣買一送一。這張券可以兌換三項指定設施,我其中一項就選了倉敷美觀地區的優惠券,等於在原本的折扣上再打折,實際只花了約 500 日幣就能入場參觀,雖然那時我對浮世繪的興趣還不算深,但在這麼多優惠疊加下,即使只是為了看《餓者髑髏》而來,整體性價比也非常高,才有了這趟參觀行程。
- 門票:一般 1300 日幣、大學/高中 1000 日幣、國中小 500 日幣、
- 地址:〒710-0054 岡山県倉敷市本町1-24
- 電話:090-8242-1443
- 開館:10:00~18:00(最終入館17:30)
- 休館:週二休館( 遇國定假日照常開館 ),年末年初及臨時休館日不開放
- 官網:ukiyo-e-kurashiki.jp
浮世繪的餘韻裡,有遺憾的茶屋與意外的喜歡
國芳館是由是由一棟位於倉敷美觀地區,原本經營旅館的老屋改建而成的,經過全面翻修後,保留了原有的格局,並融入現代展示設施,設置了11 個展示室,也因此整體空間與一般美術館相比,在參觀動線無法一直直線前行,有時會需要再回頭,在館內走動時,特別是在轉角或門口區域,容易與其他參觀者撞在一起,且走道部分也較為狹窄,若人少還算從容,但一旦人多起來,確實會感到有些擁擠,建議盡量選擇平日前來,觀賞體驗會比較好。
館內收藏以武者繪(武士英勇畫)與役者繪(歌舞伎演員畫)為主,畫面內容涵蓋大量日本傳統戲曲與歷史故事。如果對日本文化與典故略有了解,會更容易理解畫作背後的劇情結構與人物關係。但即便對背景不熟悉,純粹從構圖張力、線條運用與色彩安排來欣賞,仍然能感受到畫面的戲劇張力與視覺魅力。比較可惜的是,這次展出的擬人化動物作品偏少,這部分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國芳系列,像貓咪、金魚、小麻雀等那些帶著幽默感與江戶趣味的角色,這回幾乎沒看到,略感遺憾。
國芳的招牌名作《相馬之古內裏》特別被放置在有空調與光線控制的獨立空間中,一踏入就能明顯感受到環境的不同,主打作品的待遇果然不一樣 (笑)。

必須說,這裡收藏的浮世繪保存狀況與色澤表現都非常優秀,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浮世繪是版畫的一種,在沒有機器的年代裡,每一張作品的品質其實都深受所謂三師的影響:
- 原畫師:構圖與線條設計的創作者( 如國芳本人 )
- 雕版師:將原畫轉為雕刻木版的工匠,技藝需極高精度
- 刷版師:負責印刷的師傅,需要掌握顏料、水分與壓力的完美平衡
同一畫作經不同三師組合印刷,最終呈現的效果都可能有所差異。而國芳館的這些館藏,無論細節、色彩或印刷精度,都展現出相當不錯的品質,是一場極具價值的觀賞體驗。
如果說我來這裡的初衷,是為了那幅震撼我多年的《相馬之古內裏》,那位巨大餓者髑髏從黑暗中探出的經典畫面,在這邊我也遇見了兩幅印象深刻的畫作,第一幅是《賢女烈婦傳-常盤御前》:常盤御前不畏風雪毅然往前邁進的堅毅,畫中眼神與動作細節都好像能感受的逆風而行的困難。

第二幅是《見立東海道五十三次 岡部 猫石の由来》:畫面裡那隻靜靜潛伏的貓,像是有靈魂般盯著觀者,配上周邊的景色,讓人難以移開視,有種恐怖片的氛圍,太有戲了!且那貓咪的眼睛畫的好傳神,後來我在沖繩就遇到有著相同震攝力眼睛的貓咪,一種不屑人類俾倪眼神。

展覽結束後會回到一樓櫃台,櫃檯旁設有紀念品販售區,這裡意外讓我發現一個驚喜,國芳館與兒島的名曲喫茶「時光迴廊」聯名推出的濾掛咖啡,我原本就打算要去時光迴廊喝杯咖啡、欣賞他們店內復古風格的裝潢,但此行時間沒能配合,錯過了現場造訪的機會。

沒想到能在國芳館補買他們的聯名咖啡,雖然無法坐在店裡享用,但也算是小小彌補了一點遺憾,這間喫茶店未來有機會一定會前往朝聖,畢竟他們店內會讓人有種時光錯置的浪漫氛圍,還可以順路欣賞瀨戶內海的夕陽,一舉兩得。這次雙方合作,一共推出六種包裝款式,我選擇了招牌的餓者髑髏、喜歡的常盤御前跟經典的動物-貓抓魚,喝完咖啡包裝留下當紀念。

唯一的遺憾還有一件事,國芳館本身其實也有附設茶屋,位置就在阿智神社南參道的中段,可惜我抵達時茶屋是公休日,排行程時只注意館方開館時間,沒注意到茶屋營業時間,有點可惜,本來是有機會不錯過的,但最終還是錯過了,只能說無緣了。

從店家小卡上來看,他們使用的和菓子盤是以《相馬之古內裏》的餓者髑髏為和菓子盤圖案,那畫面光用想像就覺得超酷。朋友看到我從國芳館帶回的茶屋小卡時還驚訝地問我怎麼沒去,我也想去啊,但它那天沒開啊!

MUSEUM CAFE / 茶屋国芳
- 地址:茶屋入口位於國芳館旁,沿著通往阿智神社的南參道走,在中段位置即可抵達
- 開館:11:00~18:00( 最終入館17:30 )
- 休館:星期二三(遇國定假日則照常開館)
倉敷最強視角不是神社,而是國芳館那扇窗
參觀時,館員特別提醒了一點:「館外可以拍照」。當下我其實不太理解為什麼要特別交代這件事,沿路走來,館外雖然景色不錯,但也沒有特別到需要特別強調的程度。

直到我登上館內二樓前排靠窗的房間,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再踏上二樓往窗外望去的那個瞬間,真的有一種時空轉換的錯覺。透過窗戶望出去,整個倉敷古街的烏瓦白牆盡收眼底,而窗框之外,一株形態優美的松樹恰到好處地橫跨畫面,這棵松樹根本就像是畫家精心安排在畫布中的「點睛之筆」,那一刻窗框即畫框的建築美學展現的淋漓盡致。

下午的陽光從枝葉間柔和地灑落,微微暈開,粗壯的松樹枝幹橫亙眼前,層層松針如筆觸般勾勒出一幅立體的自然畫卷,而背景則是層層錯落的黑瓦屋頂與白牆街景,這一景色就像浮世繪中那種既寫實又帶點詩意的構圖,無需濾鏡,自然光與建築、樹影交織出的,就是最美的畫面。


透過這棵松樹的縫隙望出去,就像從畫中偷窺歷史的縫隙,靜靜地凝視著江戶的倉敷,呼吸也不禁變得輕柔起來,深怕打擾了這一帧時光所凝固的畫面。我就站在那裡,幾乎移不開腳步,光是這一個窗景,就讓我拍了十幾分鐘。

且剛好那天恰逢晴朗無雲,把倉敷的一片片黑瓦映照出柔亮光澤,靜靜開展在大地,當遠方的天際線拉開,青山疊影與低矮街屋錯落呼應,而松樹的枝葉隨風輕擺,自然地為畫面勾勒出邊框,這一刻所見,遠勝任何 AI 或濾鏡所能模擬的構圖與色彩,那不只是一幅風景,像是倉敷歷經歲月洗禮依然保持著年輕熱情的靈魂,在陽光中微微閃動,悄悄地對來到此地的遊客們說:「歡迎來到倉敷,日本最動人的古建築街區之一」。

後來也有爬上阿智神社,從更高處拍攝倉敷全景,事先做過功課,這邊是我很期待的拍攝地之一,但不得不說,這邊反而太高了,視野雖然寬廣,卻混入了許多現代建物、鐵皮屋與電線桿等雜訊,讓畫面有些破碎,猶豫很久,最後還是放棄拍攝這高度的倉敷全景,反倒是下午時分的阿智神社更別具浪漫氣氛。

必須說,與阿智神社相比之下,國芳館的視角反而恰到好處,既不會太高而失焦,也不會太低看不出層次。我透過那一扇窗,只留下了最經典、最純粹的倉敷印象,可以說,這是我參觀國芳館時最大的驚喜與收穫,也是這趟倉敷之旅最難以忘懷的風景之一。
小結:原來我只是還沒遇見對的浮世繪
整體而言,這趟倉敷國芳館的參觀之旅可說是意料之外的精彩,也帶來了非常豐富的收穫。老實說,在進入國芳館之前,我對浮世繪並沒有太大的興趣,雖然過去也曾讀過幾本介紹浮世繪的書籍,但大多停留在知識層面,知道哪些畫師有名,知道浮世繪有什麼題材,卻從未真正被打動。
然而,當我實際走進國芳館,在那一幅幅筆墨與色彩交織的畫面中行走時,才真正理解浮世繪的魅力,特別是歌川派作品中那種強烈的視覺張力。即便是我這種對繪畫構圖完全沒有研究的美術白癡,也能感受到畫面中奔騰而出的生命力與敘事節奏,那不是靜止的畫,而是會說故事的視覺敘事文本,每一筆都充滿動作感與戲劇張力。
特別是歌川國芳筆下的作品,不論是令人驚嘆的骷髏妖怪,還是刻畫入微的歷史人物與戲曲角色,都讓我深深著迷。他的畫面常常結合幻想、幽默與現實批判,跳脫了我們對古畫常見端莊與靜態的刻板印象,浮世繪所傳達出的視覺語言,是活生生的江戶庶民文化,更是那時代精神的縮影。
此時我也終於能夠體會,對於 19 世紀的歐洲畫家來說,那些在古典學院派體系下學習、構圖、上色、臨摹的畫家們,當他們初次見到浮世繪,尤其是歌川派或葛飾北齋那樣的作品時,會受到何等震撼。這些畫作的線條、色塊、構圖方式,完全跳脫了西方傳統繪畫的限制,打破了封閉的視覺框架,讓他們知道原來畫作也可以這般的豪邁灑脫。
這趟倉敷之行,讓我重新認識了歌川國芳,也讓我真正踏進了浮世繪的世界。它不再只是歷史課本上的名詞或陳列櫃中的古畫,而是一種透過紙上色彩與雕版工藝所凝聚的時代能量。在那一畫一刻一印之中,江戶的街市、庶民的生活、戲台上的英雄,還有畫師本人的玩心與慧黠,不再只是歷史上的文字,而在立體的保留在浮世繪之中。
原以為這只是一場隨興參觀,沒想到最終成了我與浮世繪的第一次深層對話,也為我打開了一扇欣賞日本美術的嶄新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