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浪費空白頁頁數,採用了子彈筆記的方式來製作前面的資料頁面,而後面的空白頁要怎麼發揮,我並沒有太多概念,唯一確定的就是要放很多照片,所以我買了一本「我的休日旅行手帳:日本IG人氣作家教你打造自己的風格手記」的專書,來參考如何完善我的旅行手帳,剩下來的就只能邊做邊摸索如何旅遊手帳製作。
整個旅遊手帳的製作流程可以分為前後兩期,個人覺得前期還蠻重要的,這邊是整個手帳走向的主要目標;後期則是邊做邊摸索,並借鏡書中的分享來將初期規畫更加完善,讓流水帳也能有重點可言。這邊還蠻多我自己個人的心得跟感想,分享給跟我一樣手殘的畫畫苦手,又想要做一本旅遊手帳的朋友們。
手帳製作的文具與目標
相片列印機
由於很早就確定要用照片作為旅遊紀錄的主軸,這時候要考量的點就是去影印店或超商輸出,還是要照片館洗出,或是直接買一台列表機印出?
基於不浪費原則,我翻出很久之前買的寶來麗相片列印機,畢竟耗材還有十來包,應該夠這次旅遊所需,只是有個問題就是無法啟動,就網路上舊資料研究很久,我應該是少了充電器,雖然我印象中我當初買好像也沒這東西,難怪那時無法啟用,應該是沒電了。花了點時間在蝦皮上找尋,幸運的是讓我找到有出清整套機子的賣家,價格便宜還很好運的是與賣家在同一個地區,私訊請賣家讓我測試下,是否我的機子無法使用是否因為沒電的關係,當時充電器一插上去後,機子立即亮起感人的綠燈,果斷付款帶回家,結果讓人傻眼的是,機子能印了,但是檔案讀取不到,不管是藍芽還是傳輸線都不行,這下子真的是暈了。
寶來麗不能用,那就得另外找替代方案,思考許久,去店家輸出雖然方便,但是擔心輸出品質,很怕過沒幾年就變成空白一片,去相館洗照片,價格有點貴且還要特地出門送件或取件,想來想去還是買台小台相片列表機最方便跟品質能兼顧,搜尋各式各樣的資訊後,目標鎖定佳能的 CP1500。
選擇這台的主因有以下幾點:
- 日幣恰逢低點,去日本買又能免稅,剛好又有折價劵能用
- 體積不大,放在行李箱帶回來還好,雖然佳能說這台能帶著出門用,但這台體積還是略大點,得開車出遊才有可能隨身攜帶,平日還是放家裡就好
- 列印品質看起來不錯,至少我肉眼看不太出跟螢幕的差異
- 專用 APP 可以支援多種模式的輸出,感覺能給旅遊手帳帶來有趣的變化
一開始我是選用平均模式,八張照片印在同一張輸出,後來發現這種方式,有些喜歡的照片會太小,或是為了配合輸出而被切邊,這些因素導致印出來的不能用,依照需求來分成四張、兩張來印,有時又很難湊成剛好,搞得自己很累。所以最後直接用混搭模式,讓 APP 來幫忙決定,雖然可能要按好幾次才能確定書出版面,但是不用分好幾種模式來列印,還是方便很多,且每張大小略有不同,在排版上的表現也就不會那麼死板板,讓版面活潑很多的說。
建議 CP 1500 的大張耗材,如果可以的話盡量選寫真尺寸,L 尺寸還是略小一點,以我的使用習慣來說,假設寫真尺寸可以放六張,那 L 尺寸就是四到五張。早期剛開始用還抓不到重點時,L 尺寸都放到六七張,結果就是浪費一堆不能用。
原先我想要 CP 1500 的一項重點就是能多張合併印出,到手之後才發現,這功能僅限於大張尺寸,跟我原先設想的小張尺寸也能多張合併印出,落差有點大,本來想說日常生活兩三張照片的話用小張就能印出,結果讓人頗為失望。
素材的裁剪
旅遊手帳的重要材料之一,就是各地的宣傳單,因此我到旅遊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衝觀光案內所,直接把內部覺得有需要的都拿個兩份走。老實說我比較喜歡小地區的觀光案內所,像是岡山、倉敷、京都、姬路都是在車站附近,而東京雖然有很多個觀光案內所,但能拿資料最方便在車站內是在新宿高速巴士站旁的觀光內所,其他幾個不是沒有就很離車站很遠,導致我東京資料拿超少的。
其餘可以收集資料都有各景點本身的介紹、店家的名片、商品的包材等等,這邊特別建議不只 DM 要拿兩份,店家名片拿到手看一下,有些名片可能也會需要拿到兩到三份,特別是前往的店家歷史頗為悠久,以我的經驗來說和菓子店家的名片,除了印自己資料的,通常還會有另外一種寫滿自家歷史的小簡介行名片,這種的特別有美感,強烈建議多拿以防萬一。
還有一種素材就是 Google 地圖的足跡,只要有開定位,Google 就會記錄走過痕跡,我會故意開著網路跟定位,讓 Google 去記錄然後之後再列印出來,有時候看那足跡挺好玩的,像是在四天王寺內亂晃,那足跡就跟小孩塗鴉樣亂七八糟,或是像是從岡山到東京,字面上的意思很難感受有多遠,地圖一拉出看就能感受「還挺遠的」。且整天這樣開著網路跟定位,八天網路用量約為 1G 左右,使用量沒有想像的多,可能耗電會比較兇一點就是。
選用豆豆貼
其實我本來是想用日本傳統膠水,這罐小帽子已經跟了五六年以上,想說趁機用完,結果發現這種膠水會容易讓底紙皺皺的,後來只好改用口紅膠,不知道是不是使用方式不對,總覺得口紅膠不是很黏,特別是在黏照片時感受特別深,後來實在受不了就在日本隨便買了個豆豆貼的滾帶式膠水來用,狀況就改善很多了。
後來使用豆豆貼,意外發現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當貼下去後還想更改位置的話,豆豆貼還可以撕起來換位置。雖然這個功能或多或少有點吃膠水的黏性,以台灣常用的 SDI 來說,雖然可以撕起來,還是要很小心的撕,不然會連底紙都撕一片起來,然我在日本買的 KOKUYO 豆豆貼就完全沒這種困擾,撕起來超順,雖然得再滾一次才能黏回去,但總比撕得亂七八糟來的好。
不過用豆豆貼還是有限制的,如果遇到非平滑面,特別是撕起來的包裝紙,那千萬不要用豆豆貼去滾,那只會毀了豆豆貼,那個點點膠水根本無法沾附在非平滑面,這時候我通常是選擇滾在底紙上,然後在覆蓋上去,不然就是用傳統膠水少量少量的沾附上去,避免造成底紙皺皺的慘劇。
雖然這樣子用豆豆貼用的會很兇,以這次手帳來說,SDI 就用掉十來個,這樣價格算下來也挺驚人的說,打算之後大量購入多多少少能降低一些費用。
紙膠帶跟印章
因為不會畫畫,所以只能用紙膠帶跟印章來裝飾。不得不說現在的紙膠帶已經進化到,用紙膠帶稱呼都覺得怪怪的,現在上面都滿滿的各式各樣的插畫,總覺得這比較像是沒有切邊的長條貼紙。
我對紙膠帶的印象還是停留在 MT 那種之中。不過多虧這種新形態的紙膠帶,讓我有了很多很多的圖畫可以用,特別是女孩插畫,因為我本人沒甚麼在入鏡,就用這些插畫女孩來代替我的腳色,因此我花了不少時間去蒐集有女孩拿相機拍照的紙膠帶。只是紙膠帶這東西超難用關鍵字去搜尋想要的圖案,只能問問店家有沒有進貨,或者是把關鍵字範圍放大,然後在一張張的慢慢滑下去找,之前就用這方式找到博物館相關的紙膠帶,總之就是個很眼力跟運氣的活。
印章部份,我還是選用水晶印章,這東西不占空間的優點就贏了,且價格遠比木頭印章便宜超多,不會畫畫想靠印章的話,那麼印章的數量就要多,這一多就花錢,改用水晶印章至少省下超過 2/3 以上的價格,且剛好 BGN 水晶印章有推出的旅遊系列印章有我喜歡的女孩圖案,加上之前蒐集的貓貓造型款,還有在蝦皮上買一些比較特殊款的,這些零零碎碎就能創造出很多有趣的畫面了。
內容編輯的三個大重點
雖然說之前做過一本旅遊手帳,但這次希望能建立一套規則,這樣之後製作就比較減省時間,在找尋素材跟拍照時也更能知道自己需要甚麼。大體而言我的作法是先把需要的素材剪好,這樣排版時比較快一些,然後再把照片跟素材結合貼上,接著蓋印章跟寫字,最後才是用紙膠帶來裝飾,在這過程中摸索出幾個重點,供大家參考。
顏色選黑跟咖,簡約又安全
我選黑色跟咖啡色作為主色調,考量的點有二:第一黑色不太有明顯的色差,如果臨時換筆的話,風格也能銜接起來;第二咖啡色算是很常見的顏色,各式各樣的文具大多有咖啡色的選項,不用擔心搭配不起來,且雖說是咖啡色,但咖啡色也有不同色階的咖啡色,若是想要變化也可選用不同色階的咖啡色。
使用後發現還有一些其他好處,例如 MD 的紙是奶油色,這色澤跟黑色咖啡色都很搭,護眼;因為統一使用咖啡色,蓋完印章後都不用特別去清潔印章,反正都同一色系,之後統一清潔就好,省事;購買紙膠帶時,咖啡色跟絕大多數的紙膠帶很容易相配,好買。
一個景點或重點就一個區塊
由於是先貼照片跟素材,雖然是流水帳似的按時間軸來貼上,為避免版面過亂,所以在排版時就依照網站文章排版一樣,主題跟主題之間一定要有個肉眼可明顯空白處,作為兩者的區隔,或者就是直接給單一頁面,避免在閱讀時混淆了。
其次就是每次景點區塊建立時,永遠要預留主標的位置。這樣子才能標註這個點的名稱,之後才部會在那邊想半天,再來就若是有想要表達更多的內容,如營業時間、地點之類的,那麼空白處就要留在更大一點的,好做為之後填空用。
基本上只要掌握這個原則,版面就很清晰明瞭,視覺效果就會很不錯,之後再添加上其他東西,就都是加分項目了。
用單頁面統整一天活動重點
這是我從書中學到的一個方式,書中是建議能把一天的行程、當日的幸運點、收集到的資訊跟當日活動的主題都寫在這邊,以範例來看挺像是就是個首頁的版面。
經過幾次嘗試後,我把當日行程、感受到的好運、地圖足跡以及我對這天活動下的主標都放在一起,最後用紙膠帶來把當日活動元素的集結起來,有點像是電影的預告片,讓翻閱的人知道接下來會更看到甚麼東西,如果沒那麼喜歡有興趣,那就建議翻閱跳過囉~
結語-旅行手帳就是照片與記憶的一曲圓舞曲
這一路走來,我感到既疲憊又徬徨。在剛抵達岡山那時,其實我是不太清楚該如何開始編輯這段旅程,心中充滿了不確定和迷茫,導致前期的編輯速度得很慢,大概花上兩個月才知道到底該怎麼處理,同時排版上也顯得混亂,完全找不到編輯京都旅遊本的節奏跟方向。這種狀況一直到到倉敷第二日後,編輯情況開始有所改善,逐漸找到了編輯的節奏與方向,而等到了東京時,終於完全理解我想要,那以照片為主角的旅遊本應該是甚麼樣的樣子了。
這在我整理分享頁面時尤為明顯,岡山篇和東京篇的頁數差異顯著,從中可以看出我越發熟練的上手,於是編輯出來的效果自然也更加喜愛,只是想要把岡山跟東京進行兩邊平均,只能說「臣妾做不到阿」。不過等到東京也是這段旅程的尾端,在怎麼享受編輯旅程的開心,旅途的最後也會有抵達終點的時刻,當編輯到最後一頁時有種「終於要回台灣了」的感概跟放鬆湧上心頭。
雖然有很多頁面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但這就像人生一樣,沒有重來的機會,如今重新翻閱起來,我仍能從中看到當時稚嫩的自己,這也是一段有趣的過程,也能再次感受到那段旅程的點滴,彷彿那段時光仍然歷歷在目。特別是這次旅行與之前的京都之行完全不同,這是我首次真正的獨旅,也讓這趟旅程的有這不同的意義,之後還會有無數次的獨旅,但絕對無法跟這次相提並論,大概就是「第一個孩子照書養,第二個孩子照豬養」那樣吧。
在這次旅行中,我重新拿起了許多大學時期購買的文具,雖然它們已經多年未用,但重新使用這些老朋友們讓我感到非常開心,也很意外這些東西居然還可以用。不過,隨著旅行的進行,我發現這些文具已經沒法子以滿足我的需求,於是我重新踏入了文具這個大坑,探索那些曾經沒在關注的領域,也因此才發現了紙膠帶居然已經進化到跟我記憶中的紙膠帶截然不同,也幸好它發展成這樣,不然我的旅遊手帳就要失色許多,與此同時也理解了拼貼的藝術。每次看著那些精美的作品,我不由得感嘆,如果給我同樣的素材,我也未必能做得這麼好。沒有繪畫才能的我,只能對拼貼藝術望而興嘆。
同時因為要列印照片,故也開始認真整理旅遊照片,很開心很多照片都有列印出來的機會。以前拍照,若沒有出現在文章中,那基本上就是躺在硬碟中沉睡,而現在這些照片有的要被印出來,有的要出現在文章中,有的則成為了「時序微光拾影」的一部分,有些照片各別出場,有些是三場連跑。不管是哪種方式,這些需求讓拍照成為了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讓我省下不少錢,因為拍照已經佔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沒有太多時間逛商店。且逛商店不能拍照,這也讓我對購物興趣減少,省下了一筆開銷。
從岡山到東京,是一段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收穫的旅程,不管是實際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是,每一張照片、每一頁記錄都是旅行的點點滴滴。每一次翻閱,都像再一次的旅行,旅途的每一刻,都在這本手帳中得到了具現化,雖然旅途有疲憊,但每一段記憶都是無價的寶藏。回首這段旅程,我不僅看到了自己走過的痕跡,也留存下了那些細碎而美好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