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把 Facebook 當作朋友的 5 大原因

開始架設網站後,發現了自架網站的好處,也深層體認到了 Facebook 負面之處,因此都極力鼓吹周邊朋友可以搬離開來,不要把 Facebook 當作是自媒體的主力,然卻發現我的架站建議對許多人而言還是有著一定的困難,就特別整理一篇如何用最少的費用類似於自架網站的效果,同時也撰寫這篇為何不該把 Facebook 當作核心重點的整理文。

其實本文篇文章原先是在另一篇文中的一個標題,只是整理到最後發現 Facebook 的問題頗多,就乾脆獨立一篇出來,好好算一算 Facebook 帶來的傷害有哪些,希望透握條列式說明,能讓更多有朋友有警戒心,縱使現階段重心還是得在 Facebook 上,至少能養成不定期備份,來確保辛苦經營的成效,不會瞬間消逝的無影無蹤。

消失的言論自由,每則貼文都是審查過的

早期狀況還不嚴重,這幾年隨著反送中、政策辯論等興起,Facebook 打著要替除假消息跟避免霸凌之類的大旗,開始進行了「貼文審查」,如果真的有問題到也還好,偏偏 Facebook 請的是中國人,請中國人來審查,會有什麼結果可想而知,這時後就不得不想到黃明志的《玻璃心》

因此有很多不錯的文章也因此給 Facebook 給下架了,今年度我就曾看到有粉專直接挑明長文章會讓 Facebook 給下架,所以文章之後都會在網站備份,也有看到有粉專管理員受不了文章三不五時無法通過審查,決定重新回到部落格的世界,省得辛辛苦苦打的文章剎那間就消失。

內部搜尋功能差,搜索引擎又難將其收錄

由於 Facebook 的貼文呈現是以瀑布流的方式,貼文成效也是如其名,水流過後就無蹤無影,若沒有其他意外,例如讓知名人士分享出去、互動性極佳之類的情況, 正常情況下一般貼文壽命約兩到三天,之後就會慢慢往下降,更之後就悄然無息了。

如果只是貼文熱度往下降,倒也還好,問題是要搜索也很難,雖說搜索引擎本身就很難建立,之前看過搜索引擎的架設原理,我頭暈到一個不行,在 Facebook 搜尋功能差的前題下,你要如何去尋找過往的貼文就是個很大的麻煩。

且這還關係到貼文形式,Facebook 的貼文大多是較為零散,曾看過一位前輩說「 Facebook 貼文像草稿,部落格的文章才是完整版 」,因此貼文不像部落格文還有個標題,因此印象點比較深,還可以找所謂關鍵字,通常在 Facebook 要容易找到歷史貼文就需要輸入 Tag,只是台灣的 Tag 比較像是重點提醒,效果沒有像外國那樣好用。

因此我就養成一個習慣,覺得有趣的貼文就先放到我的珍藏,有興趣的活動先按參加,省得未來花大把的力氣跟時間還找不到需要的資訊,且這些資料因為 Facebook 沒有對搜尋引擎開放,所以說很多東西是用 google 也找不到的。

雖然這一兩年 Google 也開始收錄 Facebook 的資訊,但比例仍然偏低,收錄的以粉絲專頁的為主,如果是放在社團、個人帳號就有可能搜尋不到了,曾看過有前輩說過 Facebook 就像台灣版的長城,把很多資訊都隔絕起來了,這點深表同感。

長文章閱讀不便,資料過於分散不好整理

以前 Facebook 還有網誌功能,現階段也已經取消了,寫長文章就只能在一般版面上,雖然這幾年已經有提供一些排版功能,但仍局限於社團使用,如果是粉專的話,還是沒什麼選擇。也因此一旦撰寫起長文章,訪客就容易感覺到疲憊,不像部落格可以在長文當中適時插入圖片、影片之類的來降低疲憊感,字體、行距也都有調整空間,能夠給予閱讀者舒適的環境,為此在 Facebook 的經營上很忌諱寫長文。

在 Facebook 寫長文首先帶來的衝擊就是觸及率不佳,演算法會認為這篇訪客沒有興趣,於是就會導致了第二個結果,就是訪客反應差,然第二結果又會加強觸擊率差的表現,惡性循環下就讓長文在 Facebook 上表現越來越差,除非遇到重要議題、管理者文筆很好或是粉專經營很成功,不然在 Facebook 寫長文,就是種找死的行為。

也因為如此,Facebook 的貼文都偏短一些,短文所帶來的影響就是難以有系統邏輯的去整理資料,這也是為什麼符合 SEO 規格的文章字數,大多建議在 1000-1500 字的原因,文章太短能表達內容實在有限,除非有辦法像陳壽 (三國志作者) 那樣一千字內就能寫出人物傳記的功力,不然短文通常只能片段的呈現出某一部分,更多的就只能靜待下篇。

如果反應不好,說不定還沒有下篇。於是資訊就因此變得分散,無法集中在某一篇文章中,這對於訪客來說也是一種損失,原先只要一篇能解決的事情,現在要分好幾篇,不也是變相成為另一種麻煩。

主控權不在手中,帳號存在與否 FB 決定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限於 Facebook,只要是社群跟發佈平台都有可能,部落格目前是沒傳出被強行關閉的例子,雖然有整個官方倒閉的例子像是天空、無名,不過那是大家一起陣亡,並非單一人或團體,且也有先行預告,其他的有過關閉高流量使用者帳號的如 YouTube、IG 等都有案例。

贊助商連結

然最就算帳號被強行關閉,其實平台也沒什麼錯誤,畢竟我們是免費使用他的服務,就算付費成為 VIP 之類的會員,也不代表從廣告與隱私權保護中得到更多自主權,使用這些社群平台某種程度就是處於一種先天弱勢地位,畢竟我們花那麼多時間經營的帳號,生殺大權居然我們無法掌握,感覺很不合理,然一切卻又都合法。

如果長期過度依賴 Facebook,把所有資料都放在 Facebook 上,沒有另行備份下載,一旦關閉帳號就真的是煙飛雲滅了,就算之後有機會在搶救回來,裡面的資料卻不一定能有機會找回,因此一定要養成備份的習慣,防患於未然,畢竟心懷惡意的人處處可見,之前貓瘋社團也有被檢舉,單純分享貓咪的社團都能喪心病狂去檢舉了,能不多一份警惕嗎?

粉專受限演算法,個人帳號則是同溫層厚

Facebook 的演算法不像 Google 是以內容為優先,而是以鎖住用戶、互動性佳、短篇有趣等為主,簡單說內容反而不一定那麼重要,因此讓不少真的有深度的粉專在觸及率上都死的很慘,要不轉型要不就佛性經營,不然看到那「精美」數字很容易陷入低潮。

如果沒有在初期就養起一批粉絲,現在要用 Facebook 來經營,其實也不會比較好,畢竟 Facebook 現階段是不下廣告就沒觸及率,原先 Facebook 所帶來的優勢,就是讓文章一出就能獲得極佳的回饋,現在都不見得有了,真的不必放太多心思在上面。

若是捨棄粉專改用一般個人帳號經營,想要發揮同樣的影響力,那麼你的朋友群就要夠龐大,不然擴散效應成效也會不佳,也有可能因為都是朋友,導致同溫層太厚,分享來分享去都是差不多一群人,一種左手給右手的概念,想將文章傳播到不同領域之中,就顯得困難重重。

因此只要把文章放在 Facebook 之中,你就是會受到 Facebook 的擺佈,某種程度跟隔壁鄰居一樣被困於牆內,只是隔壁鄰居是國家打造了牆壁組閣,而我們是自行築成長城來阻隔資訊的傳播。

小結-FB 是社群平台,連微型部落格都算不上,讓其回歸本質

Facebook 的設計本來就不是用以取代部落格的,只是因為互動性佳,所以讓很多人把當作部落格,其實 Facebook 就是個傳播訊息的媒介,而非主體,現在大家倒因為果,把媒介當作主體,最終就導致很多人離不開 Facebook。

可能部落格/網站給人一種需要很專業的感覺,讓很多業餘興趣專家們都偏好在 Facebook 分享所知,結果就是導致在Google 上難以尋找到相關資訊,像是曾經過真假太夫的貼文,這麼棒的文章使用 Google 居然找不到,只好自己將這些貼文收集起來放,省得又要花一大筆時間跟 Facebook 搜尋結果奮戰。

花魁與太夫的差異 & 真假太夫的討論

希望能透過這篇文章讓更多認識到 Facebook 的危害,進而把珍貴的資料轉移到其他地方做存放,讓這些資訊可以讓更多人看到,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對自己而言,可能無關緊要的資料,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找尋以久的解答,正是所謂你眼中的垃圾,我心中的瑰寶。

為了讓大家考量把 Facebook 當作備份,而把資料轉移到其他地方去,我也有寫篇不用架站網站僅用幾百元的費用,來經營自家部落格方式,希望透過最低費用的支出,讓更多朋友願意將資料移出,進而壯大繁體中文圈的資訊量。

相關文章推薦

有 322 人閱讀過此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