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畫》從春畫角度去看江戶時代,從浮世繪中看到規模化與對生命的崇拜

這本書會想買,是因為被「《春畫》:浮世繪中日本男性的性器為什麼如此巨大?」這篇文章給吸引到,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擷取自《春畫》這本書的的片段,雖然標題有點內容農場,不過內容一點都不農場,篇幅不長,就是想知道後續有沒有更多介紹,於是就利用讀冊給的75折劵買入。

最近有不少書都採取類似的行銷手法,將書中片段內容釋放出來當作 Blog 給大家免費看,想看更多就得自己去買書囉~不得不說這招還蠻有用的,因為我就買了這本我應該不會買的書,雖然我喜歡日本文化,但對浮世繪是沒有特別感興趣。

從肉筆畫到木刻版畫,再到錦繪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浮世繪的領域分為兩種,一種是肉筆畫,也就是原畫師親手繪製,另一種是木刻版畫,由畫師畫製、雕版師鑿刻、最後刷版師套色而成,而錦繪是木刻版畫的一種,意指多色套印版畫。

歷經一百一十多年,浮世繪的肉筆畫才逐漸發展至錦繪,也就是我們今日所熟悉的浮世繪。

春畫浮世繪繪師的承繼關係表
書中所整理的浮世繪畫師間的傳承關係圖

肉筆畫的源起

浮世繪基礎就是肉筆畫,肉筆畫起源室町時代,畫風有別傳統「大和繪」,肉筆畫的重點在於描繪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風俗畫,是廣義浮世繪的起源,其中以「浮世繪始祖」又兵衛是其中的經典代表。

又兵衛的作品主打市井小民,特別著重於少數人物,並在省略掉背景後又施以金箔,藉此來營造金屏風效果,在當時獨樹一格。

可惜當時畫師並無在畫上落款的習慣,導致現代很難確認出自又兵衛作品有哪些,而目前公認最具有又兵衛風格的作品,就是日本重要文化財《湯女圖》。

木刻版畫的出現

肉筆浮世繪本來是板畫插圖的一部分,直到到菱川師宣出現,木刻版書才開始出現變革。

當時的書籍本來是以文章為主,變成加入了大量的插畫,印刷方式採用了單墨印製的墨折繪,這種方式的製作成本低廉,降低了一般民眾接觸書籍的門檻,於是讓繪畫更容易普及化,這時掛有菱川大名的兩部木刻版畫也問世,分別是《武家百人一首》跟《好色一代男》。

同時菱川師宣也確立了不同於傳統的肉筆浮世繪樣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美人回眸圖》,這幅畫作中最經典就是圖中美人回眸的姿勢相當特殊,正常來講一般人是無法轉到這種角度,這種追求效果而脫離現實的的技法,在之後的浮世繪中屢見不鮮。也因為菱川師宣的畫技,將肉筆浮世繪提升至值得收藏鑑賞的藝術品,奠定了菱川師宣的「浮世繪版畫始祖」的地位。

只是單墨色印製還是略嫌單調,因此當時的後續作法是將一張張印製出來的作品,再一張張進行手工上色,依照上色色彩而有不同稱呼,依照時間順序分別為丹繪、紅繪跟漆繪。

只是這種手工上色作法,等到奧村政信時代開始出現變化,奧村政信認為這種方式費時費力,他試圖將其他顏色也透過木刻版畫一起印製,來降低人工成本,經過他費心研究後,最後發明了在墨折繪上疊色印刷的技法,這就是紅折繪

雖然紅折繪的色彩缺乏層次,也無疊色跟宣染效果,不過也因為奧村政信的創意,開啟了後面的錦繪誕生。

錦繪的誕生

錦繪的誕生緣起於江戶時代的月曆競圖,明和二年 ( 1765 年 ) 的江戶沙龍風潮極盛,當時許多狂歌、俳句之類的同好社團交流頻繁,而那時候最流行的就是交換繪曆,交換之餘還要在當年年初投票選出第一名。

而所謂繪曆,簡單說就是江戶時代的採用太陰太陽曆,那時的月曆是在大小月中放入插畫,而畫中藏有數字,大月若是數字跟圖畫結合,那沒有圖畫的就是小月,以此作為大小月的區別,這就是繪曆。

有比賽就自然會有人想拔得頭籌,在旗本武士大久保甚四郎忠舒的號召下,聚集當時優秀的畫師、刷版師跟雕版師組成研發團隊,多方努力研究下,多色套版印的技術終於誕生,而多色套印的所印製出來的樣式,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浮世繪樣式。

多色套印一出世,在當時驚為天人,由於印刷出來的成品猶如錦緞般炫彩奪目,故又稱之為「錦繪」,而能完成多色套印的關鍵在於見當記號

見當記號是指在版木右下角所刻「十字鉤」跟中央下方所刻的「一字鉤」,只要對準右下角跟中央下方,重疊再多顏色都不用擔心顏色會走偏掉,當時研發團隊中的畫師鈴木春信,被稱之為「錦繪的創始者」。

三師鼎力,方能有精彩的浮世繪

一幅精彩的錦繪,通常需要三師合力,所謂三師就是原畫師、雕版師跟刷版師。原畫師高超的畫工,雕版師鬼斧陳工的細膩雕工,刷版師的那完美複印的技巧,三者缺一就沒有好的錦繪誕生。

DSC 2424

畫師的技巧自然不用多說,且浮世繪畫師也頗為世人所知,這邊要來介紹另外兩位讓浮世繪精采絕倫的幕後功臣-雕版師跟刷版師。

雕版師

三師中以雕版師分工最為細膩,基本上雕版的運作類似於現代的「工房」,主版部分會由資深師傅來處理,剩餘部分則是由學徒們依造資歷跟本領下去分配,據說一位好的雕版師必須有能力在一公厘距離中雕出三根髮絲。

因此在看錦繪時,有幾個地方可以看出雕版師的功力,分別為毛髮、蚊帳、刺青跟豆判。

首先毛髮必須呈現自然不規則的波浪狀,髮絲紊亂垂散,這樣人物看起來才有生動感,而不至於僵硬;蚊帳,錦繪中常透過蚊帳的朦朧來表現女性美感,但蚊帳鑿刻需要順著一定方向、連續性的刻出極細的線條,非常考驗雕版師的專注力。

而刺青的難度在於為營造質感,需使用較為麻煩的點描方式呈現,而不能使用相對輕鬆的線輪廓,而版木是使用凸版技術,也就是說雕刻刺青時要將點的周遭剷除,只保留點,這種方式很容易稍不留神就得從頭再重過。

豆判的重點是將大幅圖案按按等比例小,豆判本身的大小不一,整體來說是比明信片略為小張,用途在於便於外出攜帶方便,內容大多是將大判錦繪或者繪製縮小,要在如此小的版木將圖案雕刻上去,對雕版師的功力與專注力是一大考驗。

豆判大小的春畫浮世繪

刷版師

相較於雕版師團隊運作,刷版師則是可以一人從頭到尾單獨處理,之所以跟雕版師不同,主要是跟套印的性質有關係。

由於套印之前需要先刷膠礬水,而畫紙的乾燥程度會有很多影響因素,也會影響到紙的膨脹程度,這些變化都需要有人在旁隨時緊盯,這才讓刷版師不容易中途換人,多以一人作業為主。

最考驗刷版師的功力就是在精準無誤的套印、顏色要均勻不暈染,還要有漸層效果,更同時需要具備美感,這些都能讓作品更加生動自然。

要看出刷版師功力的地方有漸層跟套印,漸層又分為版漸層、一字漸層跟任意漸層,套印則有雲母套印、淺浮雕、金銀套印、空套印、布紋套印、木紋套印、芝麻套印跟正面套印等。

這些技法在錦繪中因應不同需求個別或是一起出現,甚麼情況下要用哪一種技法就考驗著刷版師的功力與經驗了。

熱門的浮世繪作品會經歷好幾次的增刷,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再版,但在各種因素之下,出版商有時候基於成本考量,再刷的品質會不如初版,且也有可能因為版木經過多次增刷導致本體毀損,導致再版的成本在許多細節上不復初版細緻,因此在看浮世繪時也要注意到版本問題。

春畫浮世繪的誕生與賞析重點

要理解春畫之前,我們要先大概知道江戶時代對「性」的看法,江戶時代的日本人對於「性」是抱著寬鬆包容的態度,對他們而言「性」是繁衍子嗣與生生不息的象徵。

先生向妻子邀約一起看租借來的春畫浮世繪繪本

因此我們在看一些當時的時代劇,會發現女性改嫁是頗為常見之事,日本男權主義的權威是千百年累積下來,因此在古代自然也是如此,只是在改嫁這件事情上,日本的態度就不同於同時代的明代,就是源自於他們對「性」的態度。

江戶時代的江戶地區,是德川家遷移新建的,當時建城的勞動力主要是男性,因此在江戶地區一向是男多女少,以追求後代為前提下,自然不會要求女性從一而終,且日本的傳統上是認為「性」是生的起源,是子孫繁衍的象徵,古代日本在這方面就會非常坦然。

因此我們在看春畫這件事情上,就不能以現代日本觀點去看,以當時代的觀點去看,就會發現春畫會在浮世繪中佔有那麼重的比例是理所當然。

春畫的源起

春畫的起源,源自於平安時代從中國傳進的「偃息圖」,也就是所謂描繪房中術的彩色畫冊,之後隨著社會需求,日本開始有畫家接受委託開始繪製房中術的畫冊,以作為參考書,這類型作品越來越受到歡迎,開始有了大量繪製。

等到江戶時代出現了肉筆畫的春畫,接著出現木板印製的春畫,之後陸續出現了墨折繪的浮世繪版畫、加入插圖的春書等。因為這類型的作品太受歡迎,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下令禁止,春畫製作從此從檯面轉向地下化。

地下化後反而因不用再經過政府審查,讓春畫的題材跟色數有了更好的發揮空間,不受政府控管才能使藝術得以自由成長出璀璨的果實,自古皆然。

總之自此春畫就往炫彩艷麗的方向發展,更甚至有「能夠接到出版商委託製作春畫,才堪稱一流」的社會現狀,證實這種情況最好的證據就是,現代有名的浮世繪繪師,除寫樂之外,每一位都曾經接受委託製作春畫。

結合上述兩種情況,一種是江戶人對「性」的開放態度,一種是不用再經過政府審查後的大鳴大放,造就了春畫浮世繪中多元題材,有些甚至讓現代人都驚嘆不如。

欣賞的重點

因此在欣賞春畫浮世繪時,首先要注意到的是「人」。現代光是男男、女女就會讓不少衛道人士口誅筆伐了,浮世繪中還有加入了動物,還不只是陸地上的,連水裡游的也不缺席,更別說在身分與尊卑差異,也是畫中屢見不鮮的主題。

因此春畫浮世繪中的主角-人、性別、動物、身分、尊卑等相互搭配而成的多元組合,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畫師畫不出來的,現代的老司機恐怕都沒有江戶人開放。

情事發生的場所與物品,從屋內到屋外,藉由發生地點來推疊故事性,並藉由場景中的物品繪製,來輔助讀者了解畫中主角的身分、場合,並激發讀者的想像力,同時也傳遞出當時的時尚與生活百態。

因此在欣賞春畫浮世繪時,除了那與現實不合的江戶男性陰莖外,更要去看的是周邊景物的繪製,雕刻的細膩,人物的搭配,故事場景的設計,才不會浪費這些畫師們絞盡心思的構圖企劃。

結語-不同於正史角度的江戶時代,透過規模化印刷的春畫浮世繪而保留下來

書中每一幅介紹的春畫浮世繪都讓我眼界大開,更加體會之前看過的《圖解日本人論:日本文化的村落性格解析》一書中,所言的日本傳統上對性的態度,感受到江戶時代的欣欣向榮的生命力,這是欣賞一般浮世繪比較難會到的部分。

書中最精彩的對於各個浮世繪大師的春畫賞析介紹,但每位都有其特色,建議大家可以直接買書來看,因為很多介紹需要透過圖片方能更加理解作者的所要表達的內涵。

且這邊也不方便翻拍分享,每一幅都非常大膽,放上來分介紹,要不就是馬賽克馬的沒完,要不就是我得在裝個年滿18歲才能進入的彈跳視窗外掛,不然太容易遊走在規範邊緣了。

總之透過作者的認真的分析考究,看著書中各個畫師的浮世繪介紹,頓時也認真地思考起我是否有理解到畫中的精隨,以前看起來很像的浮世繪開始了有了各自的風格跟樣貌。

且最重要的是之前始終不懂的,田口津奈子的橡皮圖章多色套印的意義在哪裡,直接畫一幅不就好了嗎??

https://twitter.com/naco_hinata/status/1087656143126593536

看完《春畫》這本之後恍然大悟,重點在於這種技法是可以讓圖畫大量且保持品質穩定的規模化,正如曾聽過某前輩說過的「創業很重要的一點是規模化,任何無法規模化的商品都不具有創業的未來性。

而浮世繪就是透過多色套版印刷讓畫作,可以平穩的供應到全日本的每一戶人家,因為便宜所以用途多元,用途從演員肖像畫、廣告傳單、月曆、旅遊景點介紹等等都有,也因此讓浮世繪畫師有「紙屑畫師」之稱,這某方面也是浮世繪規模化成功的象徵吧~

《春畫》透過另一種角度去切入浮世繪的世界,在讚嘆浮世繪的精采之於,還可以感受到江戶人滿滿的生命力,畫師如何透過場景的安排、物品的擺放,來打造出一個吸引讀者的故事,讓人不得不對江戶人另眼對待。

春畫-書籍封面

《春畫:從源流、印刷、畫師到鑑賞,盡窺日本浮世繪的極樂世界》

  • 作者:車浮代
  • 譯者:蔡青雯
  • 出版社: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ISSN:9789862357736
  • 頁數200頁
  • 出版日期:2019-08-31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