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和服專書《和服:木棉、絲綢、小紋,森田元子的優雅穿搭提案》是無意間在網路書店看到的,之前完全沒收到訊息有和服專門書籍上市,且還不是插畫類型的,衝著不是插畫類型跟提到木棉和服,果斷直接放入購物車中,至於內容如何就沒多研究,畢竟台灣鮮少有和服專門書籍,既然有就要買一本來支持下出版社,且訂價也不貴。
從源頭材料開始介紹
在這本書中,和服是從生產上游開始介紹,分別為臼景織布的伊勢木棉、三才山絲綢的正絹和服跟三橋京子的型小紋。雖說和服已經不像過往那麼興盛,然和服產業鏈還是非常完整,只是前景比較辛苦,得花更多的氣力在創意跟宣傳上,因此日本和服專門雜誌很常會介紹到各種和服布料 (反物) 的製作工廠、匠師與創作者,而作者從中介紹的這三家是他的合作廠商,也是作者所偏好的類型。
這三種類型中,木棉與型染是台灣人比較陌生的,不少新手的首件和服通常是從二手市集中購入,而在二手市集通常以正絹和服為大宗,畢竟日本一年有將近八個月都是正絹和服的季節,要在台灣要看到木棉類的和服,就很碰運氣,不然就是要等台北京都和服館的和服訂製會有進木棉的布料,方有機會接觸,不然真的不多見。
大概台灣太少見,就讓我一直很想購入木棉和服的慾望,可惜資深和服控朋友頻頻攔阻我,直說木棉和服以台灣氣候來說太厚了,在南部穿上後我會熱死的,我才暫時放棄,不然木棉使用條紋、方格組成的圖案,是一種不會隨著時間流逝的經典,橫跨歲月依舊典雅,台灣不少日治時代的和服照片都可以看到條紋的身影。
且現代的木棉圖案在顏色與組合上有更多變化,看起來就是有種萌萌的可愛感,像是愛店京都きもの町的木棉和服就是,而台灣人喜愛的 SOUSOU 也有推出木棉和服布料,格紋樣式典雅,又遇上滿萬免運免稅,差點就手滑下單了。
而型染跟我所喜愛的更紗有點像,都是先織好布料後再把圖案按壓到布料上去,一種顏色一塊模板,類似於套版印刷,比較有名的就是沖繩的紅型染,我自己也很愛這類型的產品,在二手和服市集中最大的樂趣就是從中找尋到型染的產品,畢竟身軀龐大,很難找到合身的和服,挖掘型染的腰帶跟小物是唯一讓我持續穿梭其間的動力,畢竟型染這東西不便宜,雖然不至於買不起,只是買了後當月真的得吃土過日了。
雖說這些和服反物的生產商介紹篇幅不長,不過以中文相關資料來講已經很不錯了,畢竟這本書也不是專攻於布料介紹,主要還是放在和服穿搭與生活之中,不過透過對生產商的介紹,讓人可以對於手中購入的和服有更多的情感,現在還願意從事和服反物生產的製造商,很多時候是一種使命感與傳承,透過不同的媒體將他們的故事說出來,更容易讓人感受到和服背後所乘載的情感,有點類似於上下游的小農介紹。
把和服與生活的結合
作者在書中介紹了不少他喜愛的店家,並將其構成了和服散步地圖,這些店家並不是每間都跟和服有相關,卻是跟作者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她常會穿著和服前往之處,讓和服從偶一為之的穿著,晉升成可日日穿著的選項。
其中作者介紹的店家有很有特色,是比較少中文部落客會去接觸點,對於想避開太多觀光人潮的朋友們是個很不錯的選項,其中有幾個就是我未來有想去的,像是「喫茶 迷子」,她那漂亮的英國風格洋房外觀,感覺在裡面喝下午茶很有大正時代的氛圍。
其次是 Salon & Bar Samgha,這間是由淨土真宗本願寺的光恩寺僧侶羽田高秀所經營,日本僧侶給人印象是很多元化發展,藉由不同管道去推廣佛法,也非常能跟上時事,沒想到居然連酒吧都開了,在台灣不太喝酒,畢竟喝完還要騎機車回家,不過到日本沒車可以騎,應該就可以來試試,反正日本的晚上能去的點也不多。
最後是京都清宗根付館,這是一間根付的專門美術館,我還蠻喜歡根付這小配件的,之前隱約有聽過有間根付博物館,但不確定是在哪邊,現在看到居然在京都,那麼要一定要去朝聖一下就是。
書中介紹當然不只這三家,可以據具每個人喜好從找尋,且書中還附上了用色鉛筆繪製散步地圖,雖然實際去當地時還是會依靠 Google 地圖來導引,不過看著粉嫩的手繪地圖,心情就是大好。
和服穿著教學到 DIY
書中的和服穿著教學最大特點,就是把讓和服腰帶擋住的部分用繪圖補上,對於新手來說這非常的貼心,雖說可以透過文字說明來解釋看不見的地方發生什麼事情,只是每個人對於文字的理解不同,對於成效會依造每個人的理解而有所不同,然有繪圖輔助,更能讓讀者更加了解。
除了和服穿著教學外,還有難得半襟的縫紉教學,這對於想要讓半襟有更多變化的人會很有幫助,畢竟半襟更換也是和服穿搭樂趣的一部分,這部分呼應了作者在書籍前半部關於半襟的介紹,這讓我不禁想到《百貨店華爾滋》裡的橋段,擁有一件件合適的配件,不但能讓自己的和服變得更加時髦外,也讓人不禁更加期待新季節的到來。不過自己縫太麻煩了,後來就直接買專門膠帶來黏,簡單直接,不過卻非常有效率。
書中另一項最大的特色就是,作者分享親手用非專門布料做的腰帶,像是有窗簾布做的,有沙發布做的,這讓腰帶多了很多有趣的展示,最棒的就是書中還有附上腰帶 DIY 方式,且是對於常穿和服者友善度很高的二部式太鼓。
雖說台灣人普遍還是偏好半幅帶所打出的文庫節/蝴蝶結,不過太鼓能適用的場合遠比半幅帶來的更多更廣,只要學會了太鼓的打法,就會愛上太鼓的方便性,因此書中給予手作二部式太鼓結的縫紉教學,實用性非常的高,也是這本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點之一。
小結-深度與廣度都不錯,然穿著技巧有限,新手進階可考慮
如果想要從書中學習到穿著和服的技巧的話,可能會有點失望,雖然書中介紹的已經比其他同類型中文書籍多一些些了,然還是不夠深入,像是補正的方式就隻字未提,不過這本書本來就不是把重點放在如何穿好和服上,ˊ而是享受穿著和服帶來的自在,若是想從中學習到穿和服的技巧的話,新手應該會覺得比較有收穫,畢竟她的輔助圖片畫得非常不錯。
且由於本書的重點是放在生活感中,因此書中並沒有提到關於和服等級問題,也就是什麼場合穿什麼樣的和服,這頗為切合書名,只是其中一個章節「能穿去許多場合的高級小紋和服」,該章節並沒有定義所謂的高級,這就有了模糊空間,要知道日本的高級跟台灣的高級,因歷史發展因素,在概念上兩邊有著一定的落差。
尤其和服世界中,不是越貴的和服代表越高級,所謂的「高級」當中還包含了歷史因素,並非單純以金錢來做衡量,既然都提到這部分,若是能多講述一點會更好,簡單兩頁帶過,這是本書中我覺得唯一需要更多補充教材的部分。
書中介紹的角度融合了消費者與和服愛好者的兩重身分,書中有著和服反物製作商的採訪介紹,讓大家認識到和服布料產生背後呈載的文化使命與傳承,讓購買和服時有更多的見識,也更能加深對和服的了解,同時也有著許多關於和服配件的使用與搭配建議,這對於剛要開始學習自己搭配整身和服的朋友們,會有相當的助益。
大體而言,這本書所提及的內容豐富程度,以我手邊的收藏來講,若是日文版的話,大概會給 3.5 顆星的評價,而其中 0.5 顆星是因為作者介紹了我所喜愛的型染,與很多型染作品可以欣賞之故。
不過因為它是中文版,還是得給到 4.5 顆星。其中 1 顆星純粹是獻給出版社的勇氣,畢竟和服是小眾市場,敢出這麼冷門的書籍,還不是討喜的插畫類型,出版社的心臟還真得要夠大顆才敢這樣做,故評價當然要給高一點,期望未來還能有機會看到類似甚至是更高品質的和服相關中文書籍出版。
相關推薦文章
- 完美和服身形打造,靠著就是這些你所看不見的補正道具們
- 《和服歲時記》跟著季節與節慶走的和服搭配感受與範例大全
- 《圖解日本裝束》橫跨千年的日本公家、武家與庶民的服飾演變
- 《日本傳統文化事典》範圍寬廣但內容淺顯易懂的日本文化專書
- 《半幅帯むすび―かんたん106種》讓半幅帶也能像振袖花結那樣華麗有趣
- 《半幅帯なら着物もゆかたももっと楽しい》25 種半幅帯樣式讓和服搭配更豐富
- 《日本文化圖典:從古墳時代到昭和30年》全方面日本傳統文物介紹的濃縮型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