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走過了京都風俗博物館的基本資訊與周邊環境,也提到了原本的小桂試穿區如今成為靜態展示。這一篇,就要帶大家進入真正的重頭戲-中間展區的「六條院」。

六條院是《源氏物語》中光源氏晚年所居住的宅邸,分為東西南北四院,各有不同的景致與居住者。風俗博物館將此空間縮小還原,並依照春夏秋冬與各種宮廷儀式,定期更換場景與人物配置。因此,若你曾搜尋過相關參觀心得,會發現不同遊記中的六條院照片幾乎都不一樣,這是因為展覽本就會依季節、節慶、主題更動布置。由於到訪風俗博物館的觀眾本就不算多,而會花心力寫文章、整理照片的人更是少數,每一篇心得所留下的影像,幾乎都成了獨一無二的紀錄。

也正因為館方會定期更換展覽內容,雖然六條院展區空間不大,卻處處可見用心。即使是觀眾不易察覺的細節,像是場景深處的器物擺放、服飾背面的層次、甚至御簾後的氛圍營造,也依照古禮考據製作,毫不馬虎。這種從不省略隱蔽角落的態度,讓小小的展間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深度,若未來博物館重新開放,建議在出發前務必先確認開館與展期主題,避免撲空留下遺憾。

此次我所參觀的主題為「源氏物語中的物哀之美」,取材自源氏一族由盛轉衰的重要篇章。故事起於春日,紫之上在六條院舉辦盛大的「法華經千部供養」法會,祈願現世與來世的安穩。此時的源氏家正值鼎盛,明石女御也在宮中為皇室誕下皇子,將家族地位推向最高峰。然而,時序進入夏季後,紫之上的病情日益加重,至秋日已難支撐,終於在入冬前撒手人寰。在她生命最後的日子裡-法華八講的第三日,她將養子匂宮託付給明石御方,象徵著一段情誼與責任的交接。

這段由榮至衰的過程,以生與死的交錯為軸,呈現了平安貴族深受佛教影響的精神世界,與現代日本以神道為主的氛圍迥然不同,也從側面勾勒出時代信仰與文化的流轉變遷。

展覽空間介紹-六條院

展區以中央的六條院為核心展開,整個空間依主題分成五個部分(可對照現場地圖查看),五個主題分別為:

  1. 法華經千部供養
  2. 女房日常
  3. 平安時代的遊戲
  4. 從十二單衣配色來看平安王朝的美學
  5. 明石女御的產養,源氏一族榮華的巔峰

我走的動線,是由紫之上的「法華經千部供養」揭開序幕,接著進入明石女御的產養,象徵源氏家族榮耀的高峰;之後展品轉入較接近常設內容,先是從十二單衣配色切入的平安美學,再到平安時代的遊戲,最後收在女房的日常( 如薰衣、黑髮等 )。

這篇主要聚焦在《源氏物語》裡幾幕極具象徵意義的場景。首先是明石女御產養了皇太子,這場盛事象徵著源氏家權勢的巔峰,然而盛極必衰的伏筆也在此時悄然埋下。不久之後,女三宮入府,紫之上雖身為中宮名義上的母親,卻在情感上飽受衝擊,萌生出家之念,卻遭光源氏婉拒。重疊的政治與私情壓力,使她在生命最後一年,舉辦了法華經千部供養。外人眼中,那是她榮耀的頂點,然而在她心中,這更像是為自己與摯愛之人祈下的最後心願,平安時代貴族女性無法擺脫世俗安排,只能以佛法尋求內心的安穩與超脫。

在法華八講的莊嚴氛圍中,紫之上作出生命最後的重要安排-將匂宮託付給明石御方。這一幕不僅讓情節推進至《宇治十帖》,更把離別的哀傷與宗教的安慰交織在一起,帶有濃烈的宿命感與深沉的情意。匂宮雖以中宮的弟弟名義入宮,實則是紫之上的養子,這個安排既是對明石御方人格的信任,也顯示出她希望延續源氏血脈與榮耀的深謀遠慮。

本次展覽以「物哀」為題,將這些場景並置呈現,讓觀者體會《源氏物語》中反覆出現的無常感:光源氏即使權傾一時,也留不住所愛之人;明石女御傾心照顧,仍無法挽回紫之上的病逝;紫之上悉心安排,仍無法改變下一代的命運走向,故事最終走向《宇治十帖》的離合悲歡,而光源氏也在隱退與出家的交錯中,為自己的盛世人生畫上了帶有「物哀」之色的句點。

明石女御產養,源氏榮華的巔峰

繼續右邊往前走,我們能看到的是產養~東宮妃・明石女御誕下皇子,若宮初次亮相,源氏一門的榮耀時刻~(出自《源氏物語》〈若菜上〉),這邊展示的是明石女御誕下皇子的場景。皇子的誕生被稱作「御誕生(ごたんじょう)」,並由女御所屬女官以儀式形式將消息通報給外界。

通常此類工作由皇子生母方的女房負責,而這次則由明石女御的母親(紫之上)擔任,並穿上隆重服飾前往御殿祝賀。紫之上身為源氏正妻,女御的生母 ( 名義上的 ),這場皇子的誕生儀式也象徵源氏將迎來下一代天皇的預備期,是個極具意義的盛典。

除了展現源氏最榮耀的時刻外,這邊也展示了,平安時代女性貴族的生產環境。由於當時缺乏醫療知識,生產常被視為伴隨危險的重大事件,這讓人們相信妊娠與分娩時的不適,來自於「物怪」( 如死靈或生靈 ) 作祟,因此會進行多種祈福與除厄儀式,例如淨化產室、在房間內張掛幡幢、焚香驅邪、撒米或彈奏鳴弦等,祈求母子平安。同時也認為生產空間是「半神聖區域」,為平安時代的「產殿」(うぶや、分娩用空間 ) 常會被視作接近神明或祖靈的區域,產婦、侍女、助產者等都需要進行某種程度的「身體潔淨儀式」,例如《紫式部日記》中就有記錄在明石女御生產前,相關人員需換上特製白衣、行潔淨儀式等。

在平安時代,女性出產(分娩)時,服裝與髮型的處理是具有宗教性與儀式性的,當時的女性通常會留長髮,會在出產儀式或接生儀式中,侍女或接生房將長髮紮起,並收束於衣襟或束帶之下,這種頭髮紮束的行為是為表示潔淨與克制,以及對神明與產婦的尊重,是一種神聖化的服務者姿態。所以在這邊所展示的娃娃,所穿並非日常宮廷女官服,而是特別為分娩儀式準備的穿著方式。

為祈願新生兒健康成長,自誕生後第七日開始,進行名為「御湯殿之儀」的沐浴儀式,早晚各一次。使用吉日吉時的井水,加上代表驅邪的劍形飾品或虎頭影像,象徵為嬰兒注入靈力與守護。同時也會進行除病、祈福、甚至為將來的成功祝願而朗誦經典的「讀書始之儀」。

法華經千部供養,紫之上最後榮光

寢殿正面所展示的場景,取材自《源氏物語》〈御法〉一章-「法華經千部供養」。時間發生在陰曆三月十日,這是一個櫻花盛放的月份,我猜想作者或許也有用櫻花來暗喻紫之上的狀態了,催燦之後凋零。這場儀式取自平安上層社會的重要佛事,抄寫《法華經》千部並舉行供養,以祈現世安穩與往生極樂,對深受佛教影響的貴族而言,既是修福積德,也是展現家族威望與虔誠的場合。紫之上身為準太上天皇正室,在二條院以極為華麗的規模舉行法會,親友與朝臣齊聚、供物與佈置皆一絲不苟。

在《源氏物語》中,這場法會不僅是為了積德,也是源氏一族展現權勢與雅致的重要場合,滿庭櫻花映襯金色經卷與僧侶誦經之聲,既有宗教莊嚴,也充滿平安宮廷特有的華麗感。原作中對場景的細膩描寫,突顯了「物哀」的核心精神-繁華極致之後,隱伏著對無常的深切感悟。

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平安時代中期的貴族社會深受佛教,尤其是淨土思想影響。彼時流行「末法思想」,人們普遍相信佛法即將衰微、世道混亂,因此積極舉行法華經千部供養、法華八講等法會,以求藉誦讀與供養功德,保佑個人與家族在現世免於災厄,並在來世得以往生極樂淨土。然而,這場盛會也隱含著離別的伏筆。夏日過後,紫之上的病情急轉直下,至入秋時便辭世,享年四十三歲。從繁華盛典到生命終結的急劇轉折,使這段情節成為《源氏物語》中生死交錯、物哀之美的經典片段,也折射出平安貴族將宗教儀式與人生無常緊密相連的精神世界。

接著我們可以看到著名的陵王舞,又稱蘭陵王舞,是唐樂中最著名的左方走舞之一,完整演出約長達40分鐘,但實際演出中經常會選擇其中片段演出。現場展示的陵王舞舞者身上的舞樂裝束參考了《春日權現驗記繪》(1309 年,鎌倉時代)與《舞樂圖卷》(1408 年,室町時代),襲 ( 外袍 ) 使用古式大型桐矢文樣製成「く」字形 ( 現代為圓筒形 )。裝飾的色彩亦依據《春日權現驗記繪》所繪樣式重現,毛房 ( 裝飾繩 )色彩亦採復古樣式。腰帶設計仿照禪襲與另一布料的文樣,圖案則參考金剛峯寺所藏的室町時代「闕腋袍」及中日風格文樣進行製作(近世多為銅製,兼有金銀)。袍子的底色、指貫褲(褲裝)與羊子文樣等也依據《春日權現驗記繪》重製,足部則是穿絲製草鞋。

然後視角我們轉回建築物本身這邊,這邊則是展示法華經供養儀式其中一項儀式-薪の行道,要重現的是平安時代貴族女性在進行法華經千部供養時,最後階段「薪の行道」的莊嚴場景,此乃法華八講第三日第五卷進行的儀式,其背景來自佛典中,拾薪汲水供奉佛法之說,象徵修行者的虔誠。

正中央是一尊由白象馱負、乘蓮而坐的佛像,象徵普賢菩薩,必須說現場雖然是縮小版,但菩薩的慈眉畫目依舊有表現出來,感覺就是把真正的佛像給縮小了。這正是佛教中經常出現的供養圖像,展現出貴族女性虔誠的佛教信仰,佛像周圍排列著多種供品:香花、金瓶、銀壺、經卷、法衣、銅鏡與團扇……每一樣器物都代表著奉獻與捨身修行的心意,據傳這些供品由女官親自準備,甚至包括她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物件。

供品由女官與少年官人(童)分工抬運。少年官人肩背水桶與薪柴,象徵佛典中「拾薪汲水以供養佛法」之意,呼應法華八講中第五卷所進行的「薪の行道」儀式。

列隊行進於堂內,並配以雅樂演奏,是貴族女性皈依佛門後進行捨身奉獻的重要儀式之一。隊伍前方的貴族官人身穿朱紅與墨綠衣裝,神情莊重,圍繞佛像列隊而行。這樣的排列不僅表現出儀式的肅穆,也重現了平安時代宮廷儀式中高度儀軌化的場景。

雖然眼睛看不太到內部的布置,但館方還是很認真的把內部人偶的走位跟供品的位置都依照規定擺放,完全不會因為視覺可能有遮擋住而所有敷衍。

紫之上託孤明石御方,延續源氏未來

在更往前的展區,則是《源氏物語》經典場景的再現-紫之上明知自己時日無多,在法華八講的第三日,選擇將匂宮託付給明石之御方,既是出於對孩子的愛護,也代表著她對明石之御方人格與品德的高度信任。兩人互贈和歌,情感既婉轉又深沉,成為全作中情感濃度極高的場景之一。

法華八講是平安貴族社會中盛行的佛教儀式,為期八日,僧侶每日講解《法華經》一品,藉由誦經與法會為亡者祈福、為在世者積德。貴族們藉此舉辦大型法事,不僅是宗教信仰的展現,也是家族威望與文化品味的舞台。在《源氏物語》中,紫之上選擇在這樣的莊嚴場合安排託孤,不僅加深了情節的戲劇張力,也讓這段別離帶上了宗教的安慰與宿命感,成為作品中令人久久難忘的名場面。這一幕在作品中的地位具有雙重意義:

  1. 情感層面的高潮
    它為紫之上的人物弧線畫下近乎最終的注腳,將她多年來的溫婉、隱忍與細膩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使讀者切實感受到生命無常與人情的依戀。
  2. 劇情推進的關鍵轉折
    紫之上的離世預示著第一部核心人物關係的結束,故事也由此進入後期的《宇治十帖》時代。匂宮被託付給明石之御方,意味著角色間的監護、情感與責任發生轉移,為後續描寫匂宮成年後與浮舟等人之間的關係埋下伏筆。

可以說,這段情節不僅是《源氏物語》情感深度的代表場面,也是第一部結構向第二部過渡的橋樑,使作品的主題從光源氏個人榮華,延伸到下一代人物的命運糾葛。這幕情節不僅在故事中極為動人,也對後續情節發展有關鍵意義,因為匂宮日後將成為後續卷軸的重要人物,而他的成長背景與照料者的品格息息相關。

明石御方亦是光源氏的情人,雖非顯赫出身,卻因才情與氣質獲得青睞,並育有後來成為皇后的明石中宮。值得玩味的是,《源氏物語》中的女性之間,雖然同為光源氏的女性伴侶,情感上自然是複雜且微妙,卻鮮少出現後世戲劇化的惡意雌競,更多是她們在禮數之下,仍保持著互敬與惺惺相惜。這和當時的婚姻制度有關,平安時代上層社會普遍是「通い婚」(男方夜間往來女方宅邸)模式,女性通常居住在自己家族的宅邸,由母家掌握生活與人際圈。男性即便地位尊貴,也不一定能長期主導女方的生活起居,因此女性的生活重心更多放在娘家與親族網絡,而不完全依附於夫婿。這種背景,使得女性間的關係不全以爭奪男性為核心,反而更能維持某種表面的和諧與禮數。

紫之上將匂宮託付給明石御方,不僅僅是出於對孩子的愛護,也是出於對對方品格的認可。這種情節既承載了平安時代貴族女性間的文化氣質,也讓《源氏物語》的情感描寫更細膩耐讀。這種女性之間的文化氣質與人格魅力,或許是《源氏物語》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吧~不然單看光源氏這傢伙,我實在很難理解這部作品的魅力在哪,只要把光源氏弱化,專心於角配角們的互動,越讀越深得其中的魅力之處。

歌文原文:
み山ごえ
ならすなそへて
ふる雪に
たえぬしののめ
つもる白雲

中文翻譯(意譯):
越過重山,踏雪而行
晨霧中不曾止息的心意
如白雲般堆疊、覆蓋心頭

紫之上寄給明石御方,借山雪與白雲的意象,傳達她對明石御方與匂宮的關懷與不捨。

歌文原文:
わかるとも
けふをはじめて
この世にて
かはす涙を
とどめやはする

中文翻譯(意譯):
即使明白將要別離
今日才第一次在這世間
與你共流的淚水
又怎麼能忍住、不讓它流下呢?

明石御方回贈給紫之上的。她在詩中表達出,今日第一次在這世間與紫之上交換淚水,怎能忍住不流,雖然兩人多年來相知相惜,但真正讓她落淚的,是今日因分離而產生的悲傷,是一首充滿惜別與感恩的回應之歌。

小結-六條院最後的光景與平安文化的延續

館方這次雖以「物哀」為題,但挑選的場景全是源氏一族的榮光時刻-明石女御產養皇太子、法華經千部供養、託孤明石御方,每一幕都流露出權勢的頂峰與家族的延續。然而細細品味,便會察覺那榮光之中早已滲入一絲陰影,如同華麗的錦繡背面,潛伏著許多的脫線與褪色。

在平安貴族的世界裡,繁華與哀愁總是相依相生。明石女御費盡心力守護紫之上,終究無法留住她的性命;紫之上在法華八講中安排託孤,明面上是為了延續家族的榮耀,實則也是在為未來的孤兒鋪下最後一條可依靠的道路。然而,佛法早已揭示「諸行無常」的真理,一切榮華,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幻象,終有分離、終須散去。即便如光源氏般權傾一時,也無法將幸福永遠留在手中;就算是為了延續血脈與榮光所作的安排,也可能在未來的因果中開出不同的花。或許,這正是「物哀」的本質,在美好尚存時,已能感知它將離去的氣息。

在告別六條院的繁華盛景與隱藏其中的物哀之後,故事的視角將轉向同時代另一面細膩的生活-平安貴族女性的服飾與日常。接下來,我們將走近十二單衣的色彩美學與層疊之法,反映出女房們在四時更迭中的優雅生活節奏。還會能窺見女房的日常世界,從閒暇時的文藝遊戲、香道與和歌唱和,到日常的服飾保養與髮飾佩戴,這些不僅是生活消遣,更是平安時代女性必備的教養與社交能力的展現。

同時,透過對比另一區《竹取物語》的展示,我們將看到奈良時代濃厚的唐風樣式,逐漸轉變為今日我們所見的十二單衣文化,這不僅是服裝史的演變,也是日本美意識由外來文化向自我風格蛻變的見證。下一篇就是將進入這場屬於衣裳、色彩與禮儀的文化盛宴-平安王朝女性貴族的世界。

*除特別標示外,本文照片皆由筆者(yanshoto.com)本人於旅途中拍攝,擁有完整著作權,為維護著作權,請勿未經授權轉載或作為商業用途,感謝您的理解與尊重。

相關書籍的介紹

相關延伸文章

✦ 喜歡這篇文章嗎?

《煙雲漫筆》的每月慢信會收錄這樣的片段,也會分享一些未公開的草稿與旅行筆記。
如果你也想一起閱讀,歡迎留下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