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好好玩》考古的價值在於保存與還原歷史,而非金銀珠寶

關於這本《考古好好玩》是跟前公司借閱來看的,那時剛好在考古公司工作,公司很有提供很多書籍,只是由於是孤本,大多不能外借,本書是少數可外借的,由於我算是旁支歷史學出身,雖然有修過台灣考古跟文化資產保護的課程,不過還是要老實說,我對考古概念還處於模模糊糊接段,因此書中有很多想法與概念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2020 年底改編《盜墓筆記》的網路劇《終極筆記》上映,由於這齣戲改編的太精采,看完後久久不能自己,就寫了篇長達一萬兩千字的心得,只是劇中每當王胖子說到「考古」兩字,腦神經就忍不住抽了抽,超想吐槽王胖子,考古不是這樣搞的。也就是因為《終極筆記》的啟發,讓我想起過去那段短暫考古助理工作歷程,想說不如把一些心得寫一寫,就當作致敬我消逝的考古夢想。

相關文章推薦:

金銀財寶並非重點,而是挖掘過程中的生活遺存

中國那邊精緻的工藝品出土是家常便飯,甚至有聽過多到連博物館都沒空間收容,要知道如果要按照博物館保存文物的 SOP 來走,那成本可是非常的昂貴,之前有幸看到博物館耗材採購 DM,直接讓上面的價格給驚嚇到,負責帶我們前輩看到我們嚇到臉色慘白,方才好心解釋當中的差異,我對無酸產品的概念也是那次墊下的。

作者在書中既有描述到一段考古研討會現場,有某個會員在會場大肆炫耀他們團隊今年挖出了什麼寶貝,然後到處去打探其他成員今年的成果,這行為在作者眼中看起來很無聊,但也懶得去理他,那名會員的行為最終把一位中國考古界的頗具份量的前輩惹毛,直接反問「那你們復原了多少當代生活環境,重建出墓主人的生平了」,把對方問傻了。

我就是因為這段話,才反應過來考古的重點從來不是那些金銀財寶,金銀財寶的作用就只在重建墓主人的身分,並從其工藝技術來推敲當時的工藝水平,最重要的是透過挖掘過程一步步還原出當時代人們的生活與環境,每個考古挖掘現場就像是台時光機,帶領著所有人重回那個只在書中讀過的世界。

也就是因為如此,在考古現場連沙土都顯得很重要,每次下鏟都是幾公分的蛙,挖出來的土都要一一過篩,確保不會有珍貴線索遺漏掉,這過程嚴重考驗耐心,過去考古工作時,我們一次是下挖 10 公分,具前輩說法我們這算多了,且因為地表並非水平,即使是同一個探坑,每個方位要挖的高度都不盡相同,有的地方可能是挖到 5 公分,有的地方是 3 公分的情況都有。

雖然有工人幫忙,但在旁邊看都掘得很焦慮,這是要挖到甚麼時候拉,更別提挖到一定深度後還要觀看土層顏色分布的走向,還要繪製土色層圖表,那時看土色看到覺得眼睛痛,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我為什麼無法判斷出那麼細微的變化,第一次那麼羨慕對顏色敏銳之人。然這些枯燥乏味的過程,就是為了能夠重建當代人的生活環境。

非工作照,挖掘後要把岩層顏色紋理等忠實呈現在圖紙上

曾經我也覺得台灣考古又沒什麼,畢竟出土的器具不如中國的來的奢華,都是些陶片玉石,本身價值不高,更多的是背後歷史文化撐起來的價格,這個想法在看到高蒙河老師分享這則故事中被推翻了,考古不是要尋寶,考古是要追尋重建歷史,這也是跟盜墓最大的差異之處。

盜墓之人眼中只看到金銀珠寶,拿到就可以走人,然考古之人看到的是整體結構,想到的是當代技術,現場則會盡量保存,等到團隊到來再來看看如何用最少破壞去探究,至於金銀財寶只要不被摸走,可以晚點再處理。所以當看到王胖子動不動就把考古掛在嘴上,就會有種揍他一拳的衝動,張起靈入墓的方式還比較像考古人,至少他沒有大肆破壞,用那無敵的雙指探洞來把機關解決掉。

當重點不在放在出土文物之後,頓時感受到台灣考古的重要性,這些前輩們是要將台灣的歷史重建起來,沒有書籍文字沒關 系,我們改用實體文物來補足其缺口,正如前輩說過的「台灣史不只四百年」。

為免瓜田李下之嫌,不收集任何骨董文物是基本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為了避免爭議,這些從事考古的資深前輩們都不收集老文物,記得書中有說到某位女性考古教授逝世後,在她的遺物中看起來看是骨董的杯具,其實是仿品,她的遺物中沒有任何古物古董。

高老師在書中提到之所以這樣,就是要避開可能的爭議,畢竟他們長期接觸各式各樣的古董,且是真的古董,就算是自費購買,在考古人員家中發現有骨董文物,要外界的人很難不想歪,到時候真的是有理也說不清了。

這點也是跟盜墓人員的最大差異之處,像是《盜墓筆記》中吳三省一把黑金古刀就給了張起靈,而他的住家更是放置了無數骨董文物,本質上盜墓之人就是另一種的文物販售商,而考古人員則是徹頭徹尾的一滴不留,清點紀錄建檔完畢後就放入博物館之中,更不會家中有堆積成山的骨董寶貝。

且考古人員不但不收文物,他們也不會去估計跟判定真假,因為對他們而言,每個文物所乘載的歷史文化背景太重,重到無法用數字計量,但這對非考古人員來講,就會覺得莫名其妙,天下萬物皆有價,怎麼就會無法估價,也就是雙方對文物的眼光不同,因此他們考古人員也就不去接觸這塊,畢竟這是價值觀問題。

贊助商連結

所以說以台灣來說,若是興趣是收集台灣玉的人,可能就不適合在台灣考古了,畢竟台灣出來的玉石多為台灣玉,這點其實很奇妙,你對於某種文物有研究興趣,反倒是讓自己無法擁有一兩件,感覺還挺吃虧的。

正所謂殺生為護生,挖掘出來無法保護寧可放棄

非工作照,日本長野縣考古遺址現場

相較於上個世紀,中國瘋狂挖掘古文物,現在的中國反而是處於研究插旗但不挖,這點在書中有段落講訴某處出土了一具女屍,考古人員在研究評估後,選擇將該女屍葬回原處,理由是回到原處才是對她最佳的保護,現階段沒有環境能像地下這樣完整的保護她的狀態。

這種狀態在台灣也是有過,考古團隊辛苦挖掘完後,就原地重填回去,這對於外人來講可能覺得在白做工,然以保存來說,地下的世界才是對這些文物最好的保護,畢竟在經歷幾百幾千年都可以好好安詳的在地下,等待到我們將其掘出,若我們沒有比地下更優秀的條件去保護文物,那麼物歸原處才是最好的方式。

這讓我想到關於秦始皇的陵寢,以前總覺得依照現在技術不可能找不到入口,為什麼不去挖出來,裡面應該會有很多寶,裡面若有書簡,說不到會撼動目前所有的中文經典,看到高老師的分享後,方才知道不是不挖,而是沒本事護住裡面的東西,所以不能挖。

這些年來陸陸續續接觸了文物保存的概念,也有去現場看過,文物保存是件麻煩到爆表的事情,不但麻煩價格還很貴,若秦始皇陵墓真如傳說中是一座山,那麼當中的陪葬品數量恐怕也很可觀,縣在中國考古界光是兵馬俑花了幾十年都還在整理之中,貿然打開秦始皇墓,對裡面的陪葬品恐怕是場災難。

若真的要開,也要看中國當局有沒有那麼多的預算,文化預算這東西是無法當下立即轉換成收益的,因此前期投入的成本都要自行吸收,除此之外,還要考量到有沒有那麼多工作人員可以投入其中,考古可不像盜墓,幾個人下去就好,考古有其嚴謹的 SOP 流程,需要的工作人員是可觀的。

說不定開一座秦皇陵,得拉中國境內所有的考古人員前往,就像當初長江三峽兩岸要被水壩給淹沒,全國各考古團隊都集結在兩岸做最後的搶救,高老師的團隊為了方便認出自家範圍,還特地做了面旗子,後來其它考古團隊見這招好用也就陸陸續續響應。

身體狀況要掌握好,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是常有的

大多數的考古現場都是在荒郊野外,記得那時候最大的困擾之一就是中午用餐得跑好遠,且只求有得買就好,這還是在台灣,若是像中國那樣幅員廣大,很多挖掘地點的荒郊野外,是真得很荒郊,可能方圓百里內,唯一可見的是自家隊友跟工人,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在城市裡養成衛生習慣都降低標準,不然真的會撐不下去。

現在大家賴以為常的網路訊號,也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失去訊息,因此挑選電信公司就很重要,不然像是中國地廣人稀,考古現場沒有手機訊號也是常見的,出一趟考古現場,兩三周沒訊息也都很正常,大概就跟張起靈一樣,默默的消失又默默地回來。

甚至為了方便工作,常常會需要配合考古現場而遷移,像是大學時代的學姊投身考古界後,就為了花蓮挖掘的案子,住在花蓮好長一段時間,簡單說就是遺址在哪,學姊就住哪邊,也看過高雄挖掘案子,專案團隊在附近承包宿舍來提供團隊內的成員住下,好減少交通返回的時間,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也因為所處之處都是交通不便之處,身體狀況即時回報就很重要,以女生來說,每月都來月經就會個困擾,畢竟萬一痛經起來,附近可沒有適當環境可供休息,因此當初帶我的前輩就有分享,她是直接計算黃體素,來確定月經來的日子,日子確定後當天就會直接跟上頭報告,就不出野外了,避免早成現場困擾。

那時剛好有個現成例子,就有同事月經來在痛,最後只能請另一位同事開車帶她回公司,然後那位開車同事回公司後就不用再來了,因為公司跟野外距離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他回來我們也要回去了,那就不浪費時間。所以那時前輩就有交代,疑似覺得日子要到就直接留守公司,確實掌控身體狀態,才不會讓現場因為你而大亂,不要隱瞞自己身體狀態,這大概就是考古工作跟一般工作最大的差異之處吧~

小結-考古沒有盜墓小說來的精彩,無處不考驗著體力與耐心

對於高蒙河老師的第一線考古分享,真的是件很難得機會,畢竟台灣考古能接觸到的都是論文報告,現場是什麼樣子,會發生什麼事情,若沒踏入這個圈子也很難知道。

尤其在影劇作品影響下,很多人會誤把盜墓探險過程當作是考古的一部份,像是經典的印第安納·瓊斯系列電影《法櫃奇兵》、《魔宮傳奇》跟《聖戰奇兵》上映時,該年美國各大學的考古學系申請人數都會爆高,然其實考古根本沒有電影中所演那麼精采,當然也不會像是盜墓系列小說那樣充滿危險。

雖然高蒙河老師分享的是中國的考古見聞,還是可以隱約看到在這個圈子中工作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因此對於有心有興趣想投入這個領域的人,是一本很不錯的參考書籍。

本來對考古工作內容還多少有些模糊,還不是很確定要不要走這領域,看過這本書後有種撥雲見物之感,對於這領域也更有興趣,可惜再有興趣也敵不過現實的問題,畢竟我也不是單靠熱血就在社會工作,比起興趣我更想不去掛精神科,在第六感的警告下,最終還是選擇放棄。

也因此經歷,讓我很慶幸我當年是選擇就讀歷史學系,歷經這麼一遭,發現看歷史文獻比野外有趣很多,且由於台灣史很大部分都很陌生,因此每次查閱都是像是開啟新世界,雖然離開得很痛,卻又很開心曾有機會進入,畢竟接觸到的世界寬廣有趣,也是未來再難接觸到的,這也是為什麼想寫這篇的原因,算是想記錄下曾經那麼近距離接觸過夢想。

考古好好玩的書籍封面

《考古好好玩:考古學家寫給門外漢的自白書》

  • 作者:高蒙河
  •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
  • ISBN/ISSN:9789869628105
  • 頁數323頁
  • 出版日期:2018-04-30

相關討論文章推薦

有 261 人閱讀過此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