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世田谷ボロ市,是這次進修之旅從 5 天擴展成 13 天的關鍵原因。本來上課就想說提早一天去東京調整下身體狀態,就順便查查那周末有甚麼活動去逛逛也好,由於上課前一周剛好是第三周末,例行就有大江戶骨董市、花園神社青空骨董市跟雜司谷手作市集,其實還有的大井競馬場駐車場跳蚤市場,但那邊離市區太遠,若要去的話,前面提到的幾個市集就可能得捨棄兩場,只得含淚放棄。
到這邊其實也還好,就提早個兩天去,更深入查下去後發現了世田谷ボロ市,一年僅舉辦兩次,而我剛好趕上年尾這次,這麼難得機會,非去不可,要在塞爆的行程中在塞進完全不順路的市集,勢必得再多個兩天,從此之後旅遊日程就這樣子不斷的追加下去,直到變成了 13 天。
也因世田谷ボロ市而擴充出來的旅遊規劃,讓我對東京的印象徹底改觀了。之前以為東京和台北一樣,只是一個以商業為主的都市,主要是購物、美食,以及偶爾有一些特色博物館。然而,當我以世田谷ボロ市為起點深入探索後,發現東京的歷史和文化資產雖然不及京都,但其豐富性依然讓人應接不暇,再加上年底的聖誕活動,讓 12 月份的東京活動豐富程度竟然不亞於京都。
整趟東京旅程中,我幾乎是一天一市集,遇到周末強碰還要在各市集之間奔波,明明就幾乎是把和菓子當正餐在吃的我,偏偏回國時還是以肉眼可見的明顯瘦了一圈,可見這趟旅行有多操了。
市集舉辦時間與延伸景點,外加腿力要好
世田谷ボロ市,這個歷史悠久的二手市集自戰國時代以來已流傳數百年,舉辦時間固定為每年 1 月 15-17 號與 12 月 15-17 號,共三天,是東京都指定的無形民俗文化財,是非常的有名市集,以當時查詢的資料看來有點像是高雄岡山籃籗會,感覺跟一般二手跳蚤市集有點不一樣,這也是我一定要來的原因,不然這邊有點不順路。
既然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活動,通常就會有與之相配的傳統必買的點心,代官餅(だいかんもち)就是世田谷ボロ市招牌點心,雖然很好奇味道,但排隊人潮長到讓人有種絕望感,直接放棄。


市集周邊最具代表性的延伸景點便是豪德寺,也就是傳說中招財貓的發源地之一。這次我便趁著市集期間順道前往參拜,雖然地理位置上兩者並不算遠,但公車班次稀少,考慮到逛市集時間寶貴,我直接放棄等待,選擇用走的,好努力爭取到了更多可以逛街的餘裕,也能沿途欣賞街道風景,只是這一走就開啟了當天的腿力考驗的序曲。

而這場市集行程的壓軸,是我刻意繞遠路安排的一家和菓子名店「タケノとおはぎ 世田谷本店」。這家在 IG 上頗具人氣的店鋪,招牌就是傳統荻餅(おはぎ)改良而聞名,精緻好看的豆沙裱花擠在荻餅上,讓傳統荻餅有了不一樣的風情。

只是他們家位置略偏離主幹道,沒有公車可以過去,唯一能過去的方法就是走路或搭計程車,從市集走過去足足花了半小時以上。店面外觀低調,低調到我連續從店面走過去三次都沒發現,靠著對 Google 的信心才終於發現它的所在位置,雖說專程前來略嫌吃力,但若是在春天前來,附近有一座「櫻神社」,春櫻盛開時應該非常浪漫,若是春天來時很適合買完荻餅之前後來這邊走走,應該也是個不錯的半日行程。

雜貨、老物、二手和服,琳瑯滿目逛不完
世田谷ボロ市是一場充滿「不確定性」的市集,在真正踏入會場之前,幾乎無法準確預測現場會出現什麼樣的攤位與商品。雖然從網路上蒐集到的資訊是,這場市集整體以二手古物、舊家具、懷舊生活器具為主流,然實際走一圈下來,會發現有相當比例的攤商販售的並非只有二手品,而是新製的雜貨、手工藝品、甚至是當地農產品都有。




大體上我覺得它與京都的東寺弘法市有些相似,同樣是歷史悠久的大型市集,我自己是覺得世田谷ボロ市明顯融入了更多近現代的元素與風格,在攤位選品、擺設風格,甚至販售品項上,與關西的二手市集有著蠻明顯的區別,跟東京其他二手市集更多了種隨意的感覺,市集特色之處能感受到新舊混雜、風格交錯的復古感。
當天最讓我意外的發現,是居然有東急電鐵出攤販售二手物品。一開始是先被攤位上琳瑯滿目的鐵道商品吸引,心裡還想著:「這家攤怎麼賣這麼多鐵路相關的東西啊?」直到抬頭一看,才發現站在攤位後方的工作人員竟然穿著東急電鐵的紅色制服外套,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鐵道公司親自出來清倉!難怪現場那麼多人拼命翻找,原來是遇上鐵路迷的夢幻場景。這畫面就像台灣的台鐵突然開起二手市集,來出清台鐵不用的器材與小物,對鐵道迷來說,一定會為之瘋狂。

他們販售的品項也相當多元,從車站標誌、票卡設備到木製展示品都有,甚至有幾樣木作老件讓我差點心動下手。不過理智最後還是拉住了我,畢竟行李空間有限,而且我後續還有好幾段行程要走,買了這些東西我有預感會把自己搞垮,內心有些不捨,但在現實前面,也只能默默把錢包收回來。
市集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現場居然有三個攤位都在賣從江戶時代到二戰前的教科書。賣二戰前的教科書這本身就已經夠稀奇了,結果居然還有三家同時出現,而且每一攤都是人山人海。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在保存物品上的用心,連五十幾年前的教科書都能完好保存並販售,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若要說整場市集中最讓我心動的商品,那絕對是某家滿滿的老木頭盒子,這些老木盒質地溫潤、氣味沈穩,光擺在那裡就能讓整個氛圍提升一個檔次。在台灣這種木盒可不便宜,尤其是保存狀況好的老件。但話說回來,雖然盒子能收納東西,我卻沒有空間來收納盒子,只好含淚忍痛放棄。

在逛的時候,有看到一家販售多肉植物的攤位。雖然已經從多肉植物的坑中爬出來,不得不說東京冬天的低溫讓多肉的顏色變得更加粉嫩好看,讓我瞬間心動,雖然不能帶回台灣,不過光是欣賞也覺得賞心悅目。

且這家店還推出了「多肉扭蛋」,這創意真的太可愛,一度讓我猶豫要不要扭一個來玩,甚至還想說,開完拍張照留念就還給店家(笑),但最後理智救回了錢包。

最近正投入攝影的學習當中,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逛起市集來總會不經意地注意到老相機的存在。在這次的世田谷ボロ市裡,也遇見了不少古董相機攤位,琳瑯滿目得令人駐足不前,雖然我並不懂得如何使用這些老相機,也不太懂型號,然僅僅是欣賞它們歲月累積的痕跡,就足以感到一種特別的浪漫與懷舊。
其中有一家攤位特別吸引我的目光,他們除了擺出各式經典品牌的復古相機之外,居然還有 1964 年東京夏季奧運會,當年入場儀式中引導舉牌人員所穿著的原版制服外套,是標誌著半世紀前東京所那場重要的國際盛事,能在現場親眼看到這麼特殊的歷史物品,不虧是世田谷ボロ市。

在日本這種大型二手市集,就不能不提二手和服攤位。在世田谷ボロ市中的和服,價格從低到高都有,幾個價格比較低的和服攤位,前面聚集了非常多女性顧客在廝殺,完全沒擠進去的可能。市集一圈逛下來,必須說這邊二手和服低的就真的非常划算,相對的,整理狀況就不如大江戶骨董市那般井然有序,這裡的和服攤位更像是你要親自「挖寶」的那種,完全靠眼力與運氣決勝負,有點類似我以前在北野天滿宮天神市遇到的那種感覺。

而在這樣逛了一整天、東張西望的過程中,對於二手和服的熱情也逐漸從興奮轉為麻痺,一方面是冬季和服在台灣的實用性不高,另一方面是現場擁擠難以靠近,價格便宜的攤位被擠得水洩不通,價格高的又少了點挖寶的興奮感,且這天還下著毛毛雨,一手傘一手包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好好翻找,雖然有些和服當下看到的確讓人小小心動,但轉念一想,南台灣的冬天根本穿不到和服,買回去只會佔行李空間,最後還是理智勝出,遠觀就好。
意外挖到的圍巾夾與有點失落的江戶切子
在這場市集中,考量到總總因素,一開始就預計不要買東西,若要買也是盡量是必需品或輕巧的,唯一確定想買的就只有江戶切子的玻璃品,其他東西就沒那麼重要了。雖然目標放在江戶切子上,然我在市集看來看去,看到有江戶切子的不多,且價格也挺高的,本來以為東京是江戶切子的產地,應該會有不少二手品,然現實卻是有賣的攤位少到想哭。


最後是在一家有擁有眾多雜貨的攤位中挖到一款,價格不算貴,品項也覺得不錯,想說都特地來買了,至少要帶一款回家,這才下手買了。

只是沒想到我回去直接用他來喝茶兼當漱口杯,結果在刷牙時一個手滑摔碎了,當下真的有種想哭的衝動,我唯一一個江戶切子杯阿!

雖然江戶切子的尋找有點不盡人意,不過卻在趕往タケノとおはぎ 世田谷本店的路上,在一個巷弄內攤位中找了一直很想買的圍巾夾。這東西在台灣因為需求低,所以有店家有進的不多,價格略貴也能賣得很快,觀看很久都捨不得下手,這攤直接把它放在出清區。

一個只要五百日幣,這價格超香,外貌乾淨沒有甚麼磨損,雖然造型規規矩矩沒甚麼驚豔之處,但這價格很可以,且我是真的有需要,直接入手。

這邊要提醒下,市集除了主要幹道外,建議可以多到周邊巷弄逛逛,這天擺攤的範圍很廣,有些跟主要幹道並沒有明顯相連在一起,這邊的價格更不錯,要是可以再去一次,我應該會直接停留一整天,順便輕裝簡便過去逛,市集人太多了,身上東西少一點買起來會比較輕鬆。
由於這天下雨,擔心相機讓雨給淋到,雖然有用外套擋著,但外套沒法子全包住相機,只好在市集看看有沒有風呂敷可以擋下,這時要感激這種骨董市集,這類型的市集要現代棉布的風呂敷很難,但化纖材質的風呂敷通常是有的,這種通常很搭和服,顏色典雅好看,對於勢頭不大的雨或小水珠多少有點抵抗力,唯一的缺點就是重,所以我出國都不愛帶這類型的,甚至還買有防水功能的風呂敷來取代。

這種下毛毛雨的天氣剛好需要來一條化纖材質的風呂敷,運氣夠好,才剛專心尋找沒多久就讓我找到了,選擇還很多,價格約在五百日幣上下,在有急需下我覺得還挺便宜的,挑了塊素雅的就趕緊給相機套上了。

本來以這天就買完這些東西已經差不多了,然在最後要走的時候,讓一攤賣編織包的攤位給吸引住,非常喜歡他們家的編織包,顏色是我很喜歡的葡萄色,跟和服很搭,有點心動,後來考量到這種包包不能壓,縱然很輕但很佔空間,雖然價格已經比網路上看的便宜許多,猶豫再三還是選擇放棄。

就在這瞬間,我發現攤位上有在賣手拭巾,雖然不是完整的一幅畫圖案,是重複性圖案很可愛,這種拿來當髮帶很適合,於是就挑了兩條帶走。

好滋味-想念的玉こん,驚喜的炭烤團子
世田谷ボロ市的攤位種類極為豐富,食物攤位也不例外,只是佔比感覺偏低,大約只占整體市集的一成多一點點,且要先有一個心理準備—大多數攤位都沒有設置座位,看到幾家街道兩側的店家也將座位撤掉改成立食。整個市集中,能真正坐下來用餐的地方少之又少,我當時看到僅有一家設有簡易座位,但因為剛開始逛市集時還精神飽滿、也沒特別注意,等到逛到後段體力明顯下降、想能找個地方歇腳時,才發現自己早已離那家座位攤位非常遙遠,想回頭也已經不太可能了。
由於能坐下吃東西的地方實在稀少,加上逛市集的時間也有限,沿途雖然看到不少賣吃的小攤,但我一路上反而提不起大吃一頓的興致,只在心裡默默記下幾個感覺不錯的攤子。就在這種半放棄狀態下,無意間路過了一家販售山形縣特產「玉こん」(玉蒟蒻串)的攤位。

這種外觀滑潤、串在竹籤上的蒟蒻串,讓我立刻聯想到之前在大阪四天王寺骨董市上吃過的懷念味道,毫不猶豫地停下腳步,掏出錢買了一串來試試,一入口,那股熟悉的 Q 彈口感與淡雅醬香,讓人瞬間穿越回過去的回憶中,味道和當年吃到的幾乎一模一樣。當下真的有點後悔,沒有一口氣多買幾串備著,因為後來逛到疲憊時,想回去補貨,卻已經沒有多餘體力再折返了,只能帶著一點點遺憾繼續往前走。
就在猶豫是否要硬撐著回頭買蒟蒻丸子的時候,眼角瞥見旁邊一處爐邊正在烤著一串串的燒團子。原本以為那只是普通的醬油團子,心想500日圓一串的價格以醬油團子來說有點偏高,一度猶豫。但抵擋不住寒風吹拂下,看到現場炭火炙燒的畫面越看越吸引人,終究還是被爐火的誘惑擊敗,忍不住買了一串來嘗試。

沒想到這一口下去,直接改寫了我對團子的認知。這並不是一般印象中黏糊糊的醬油糰子,反而是類似蓬鬆麵包般的口感,外層微微焦香,內部柔軟細緻,完全不黏牙。醬油調味也恰到好處,鹹香適中,完全不會搶過本體的香氣。這一串意外的炭烤團子,不僅溫暖了被寒風吹得有點僵硬的身體,也撫慰了還有點餓著的肚子。吃完後,原本心心念念要回頭買蒟蒻串的念頭也就此被熄滅。肚子飽了,心情也滿足了,在炭火暖意的包圍下,繼續我的市集漫遊。
小結-東京世田谷ボロ市,豐富多元且又是限定,應該要停留一整天的
早在出發前,我就聽說過「世田谷ボロ市」規模驚人,但真正來到現場,才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它的氣勢。攤位之多已經讓人眼花撩亂,加上人潮洶湧,不誇張地說,想悠閒地逛是絕對不可能的,走走停停之間還得不斷閃避人流,讓整個市集的體感面積又瞬間放大了一倍。不僅體力消耗得特別快,還得隨時專注留意周邊攤位,生怕錯過了什麼好東西。
市集除了攤位本身,其實還有一些小型活動穿插其中。像這次我就巧遇了當地學校的管樂隊表演,音樂聲在冬季的冷空氣中迴盪,為逛街增添了幾分節慶氣氛。儘管走得氣喘吁吁,聽著現場演奏還是讓人忍不住駐足片刻。

如果安排來訪世田谷ボロ市,非常推薦順道安排「豪德寺」一起造訪。雖然市集與豪德寺之間的交通不算太方便,公車班次稀疏,但其實步行也不算太遠,沿途還能稍作散步。建議可以安排上午先去豪德寺,尤其是早上的時間,豪德寺的招福貓比較容易買到,招福貓常常到下午就被掃光。等參拜完,接著再移動到世田谷ボロ市,展開一場「逛到體力耗盡」的市集探險與美食品嘗。
雖然提到二手跳蚤市集,大多人的印象會停留在「以二手古玩為主」,然實際上,這裡的販售品項遠比預期中來得多元。除了大量的二手器物與懷舊雜貨,還能看到各式陶瓷器皿、皮革邊角料、手工藝品、多肉植物、傳統小物、現代雜貨等,甚至還有販賣多肉植物扭蛋、鐵道公司官方出清品等意想不到的攤位。風格上,與關西的二手市集比起來也有明顯不同,混合了更多近現代元素,逛起來新鮮又充滿驚喜。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市集大部分攤位只接受現金付款。雖然有零星幾家新型攤商提供行動支付,但還是非常少數。因此來之前記得要多備一些現金,免得遇上心動好物卻因為沒帶夠現金而扼腕。

總之,世田谷ボロ市不只是單純逛街購物而已,更是一場融合了歷史、人情味與尋寶樂趣的大型盛會,如果只打算匆匆停留一兩小時,很容易錯失那些藏在細節裡的小驚喜,我這次停留半天都覺得遠遠不夠,所以由衷建議安排一整天的時間,慢慢逛、慢慢看,才真正能體會到這場市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