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還是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於是開啟文字寫作課程來聽課。首堂的故事課程我就聽得很累,得用意志力來聽,老師過於高昂的語氣,莫名讓我想到直銷人員,然後在講故事這區塊,並不是我有興趣的,身為一為歷史人本身訓練就是講真實,三分證據說三分話,關於七分真實三分虛假的寫作方式,不太能接受,更別說自己的故事也要套一隻捻魚來讓故事精彩,我有點快翻白眼了,就算後來能自己點破故事中虛假的成份,以聽眾的角度來看,就是浪費我們的時間跟感動,才為故事中的情感落下一滴淚,下一秒你跟我說這是假的,這會讓人超反感的好嗎。
以講故事的原型來說,基本上只要能套上容格的英雄之旅整個過程,就是會一個很不錯的故事,大致流程就是目標-阻礙-努力-結果-意外-轉彎-結局,或是借鏡於傳統童話故事架構也可以寫出流暢的戲劇,到這邊我已經快撐不住了,幸好後面在講愚公移山的故事,不過重點不在故事本身,而是他從中分析這故事中每個人的腳色,藉由順受與反思來重新表現故事。
愚公移山中,讓山最後移走的關鍵是山神,若是山神不是以正面表列的方式跟天帝說愚公的事情,而是以負面角度去說,那天帝會不會派山神去移山,這就不好說了,把事情傳遞出去的人用什麼角度去說事情,就會影響到後面的結果,這就是賈伯斯所言「說故事的人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因為說故事的人的認知會成為關鍵的那把鑰匙。
同時我們也在這故事中看到,天帝決定要派人去移山時,也沒有先跟愚公講,前去執行的人也沒有想要講,就這樣子隔天一早山就不見了,因為目標是移山所以山不見了事好事,但愚公他們若是有其他想法呢?突然山不見會部會造成他們的困擾,從這邊又可以看到一個問題,就是當力量越大時,就越容易忘記溝通,越顯的粗暴無禮,糾紛就會由此而生;在故事中解決事情的天帝,問題是天帝也不會移山,不過這部不要緊,天帝只要找到能移山的人就好,所以他派了巨人前去執行,從這邊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我們不需要很厲害,我們只需要有能力找到能執行的人,這樣事情就能成功。
知識、技能、態度=素養,父權宰制,才華無用
失去想法的人會失去自己的名字
聰明的人勸不了熱愛的人
契科夫之槍,當前面出現槍,後面就要有槍,不然就沒有任何意義
逃避某種程度是追尋
朱家安
依靠有效論證,把直覺歧異轉化成事實歧異,並且協助聚焦彼此間的差異,有效論證的一個前提,若你接受他所有的前提,那你必定能接受結論,若你無法接受結論,那必定是前提中有你無法接受的
價值衝突常常涉及直覺的歧異,直覺的歧異是很難化解的,直覺跟直覺之間很難溝通,人類是靠理由溝通,而不是靠直覺。
建構有效論證,找出想法中的弱點
要讓人同意,得先知道為何對方不同意
藉由無知之幕來檢查直覺,調整想法
藉由遺忘自己的立場去思考,然後去設定政策
意識到有時候證據就在眼前
如果這個說法是事實,那我們會看到什麼
盧建漳
要講故事前,要讓自己成為有故事的人,要成為故事採集者,努力去面對、理解,看清楚世界發生的事情,進而反過來安慰幫助世界,這就是創作。創作來自於情感,投入越多情感,迸發出來的反作用力就會越強,越有機會去打動別人,一開始並沒有想要藉由這個故事獲得什麼,想要藉由故事安慰自己,進而安慰到別人。
有什麼問題,問題會成為創作的下一個靈感來源,創意會在沒有資源的迸發出來,因為有資源的人會用錢解決,那個問題就會消失,就不會成為祝福。
避免說教的姿態,容易讓人產生厭惡感,避免上對下的心態,提供大家不知道的事情,是一種創作方式,但要避免不斷不斷的重覆,這會有邊境遞減效應,也會給人一種說教感,老道理要透過嶄新且創新的觀點去說
同理對方的可憐,是低一層,反過來,讓對方去同理跟你一樣的認真努力,對方跟我們一樣,比慘的話,會陷入惡性循環
作品裡是否有屬於自己的「哲學」思想,哲學意思是指自己的思想體系,決定作品面對時間大神的洗禮時是否可以感動人
舊有素材用新的方式去說
強壯的身體,才能支撐強壯的腦袋
自由是要自律撐的
傳遞給別人的是不是人們不知道的故事
是否有努力、認真尋求具創意的溝通管道
創造感受進階成為追求感動
當下最赤裸的問題是什麼?對自己的提問,就有可能成為他人的提問
田野調查
傳遞人們不知道的故事
碰觸人們普遍有感的議題
「有感」底下,如何尋求創意的對話角度
不具時效性,可以走得久
感性、情緒性、共鳴性文章,不容易獲得流量,比較容易在社群平台獲得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