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改良昨日的花簪,因為要色彩繽紛,尋思半天後決定先從最基本的春日三色做起。為避免綠色色膏太綠,首度嘗試混色,直接混成帶點黃色的綠色,也就是日本的若綠色,不過怕失敗就不敢太大膽下手,不過還行就是。
昨日尋思要改善手可能會壓到最下面花朵的方法,今日直接用花釘來上花朵,如預期的改善很多,能夠非常完整的全面貼好貼滿,取下來時用專門的取花剪刀,也比用菓子箸安全,效果可謂非常滿意。
雖然滿意效果,不過換小幫手崩潰,因為我說上花蕊這件事情當然是她來做拉~這一份和果子中少說有十來朵櫻花,每個都只能上一點點花蕊,小幫手立即提出抗議,表示這是虐待,我也只能聳肩,表示美麗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不過後來接到通知,老大說擺設重換,原先的吉野櫻就很可以了,搭配從花簪上拔下的幾朵小花,組成一個更精簡大氣的擺盤,真的比原先好看,小幫手直接在旁歡慶逃過一劫,其實我自己做這款也是做的心累,不用做二十幾朵也好。
因為後續不用在做花簪了,所以我就把另一顆已經先揉好的本體上切出幾條線條,隨後放上大小兩種尺寸壓出的櫻花練切,再用三角棒花蕊那端壓出花蕊印子,放上一點點黃色練切當作花蕊,這樣子就完成廠商示範的上生菓子型態了。由於沒有買到廠商示範的尺寸,因此購入的是比較小款的,剛好事先揉好的本體本來就比較小顆,剛好可以試試看這樣的比例行不行,結論是還行。
除了混若綠色,為了一雪把小鳥做成了海豚的前恥,今天又再度嘗試茶巾絞的小鳥。上次茶色被說顏色太重,這次試著調配出鶯色,根據上網查詢的配色,應該是綠色加紅色,搭配少量的黃色,但是經過萬分努力後,調出來的顏色居然是抹茶色,好吧~抹茶色也好,原先調出的顏色更可怕,至少還能叫出顏色,以首次大幅度調色來說,不算太失敗。
這次參照影片教學,特別觀察了下茶巾絞的手勢,並且歸結出上次失敗的主因,雖然這次還是沒有到很可愛,至少還看得出小鳥的感覺,不過還是沒有像書中那樣剛好讓腹部是白色,上半身是其他顏色的明顯分層,要是分層更明顯才更會有小鳥的感覺,有點可惜。詭異的是,第一次做超成功,後面幾隻就開始有點走調,茶巾絞好難控制。
想說對於茶巾絞不擅長,或許是基礎工沒弄好,所以決定嘗試最基本的櫻富士,這款相較小鳥簡單一點,上方束起來後轉茶巾再以三角形手法捏壓。不過還是有點小失敗,面積不夠大,按照楊老師設計應該要放六朵花的,結果五朵就很壅擠了。茶巾絞好難控制,不知道這次沒成功,是不是因為我用的茶巾太厚了,但之前用薄的壓不出紋路,好煩。
由於粉色練切弄很多,本來以為要做很多種不同顏色組合的花簪,結果第一個做完停下了,所以就用剩餘的粉紅練切,來做之前一直很想嘗試的芍藥。這款芍藥的重點在於那輕薄的花瓣,藉由手的力道將其拉薄,本來擔心會拉不出來,結果還好,只是出了紕漏,做第一顆時切不到教學影片的五刀,四片的成果就很醜,一氣之下切開跟小幫手一起吃了它,結果這才發現我忘記包餡進去了,難怪面積會不夠我切第五刀。發現問題後重新再做一顆,這次有記得包餡,效果就很不錯,不過第二顆就沒第一顆美,檢討了下應該是底面積不夠,下次用木頭雞蛋往下壓時應該要壓更廣的面積出來。
做完芍藥,就來把昨天做的牡丹補上葉子,不過經過一個晚上的冷藏,整體有點小硬,加上我沒有很完善的加固保存,所以形體有點微微的跑掉,這點有點可惜,找個時間再來練練牡丹樣式。
小幫手幫我把兩大花中之王芍藥跟牡丹一起拍個紀念照,感覺還挺不錯的,之後這兩款也多努力練習的讓他們更精緻。
前天在 Google 推送的文章中看到一篇「你寫過網誌嗎?」的文章,當下沒時間看就先存起來,今天再來看就有些感觸,文章內容沒有很複雜,就是講述以往免費平台提供空間時撰寫的生活紀錄,作者認為照片沒有搭配文字,就很容易忘記當中很多的細節,而這些紀錄在無名關閉後,雖有搬到痞客邦,然因為文字跟圖沒法對上,從此就封存起來,直到作者遇到方格子才又動手記錄起來,只是沒有當年無名時代日更的動力了。
看完這篇後才注意到,原來這是方格子策畫的專題徵文活動,也是因應隨意窩關閉所帶來的時代眼淚。自從社群平台興起後,很多人重心都轉向社群平台,那邊更多互動也不需要寫長文,相較於部落格的低互動,社群平台更有趣,然誠如「100-1開始寫作,記錄生活!」這篇文章作者所言,Facebook 的撰文方式並不適合更深層的內心情感書寫,且最重要的是搜尋不到,祖克伯阻擋 Google 搜尋這招是項超級糟糕的政策,不知道有多少重要內容被鎖在他們家,讓搜尋引擎上少了多少有用的東西,翻白眼。
也因為發現方格子的徵文活動,想說去看看他們的文章風格走向好了,點進去首頁一看,我傻眼了,因為一定要註冊登入才能看到,這是哪一招,不註冊登入就不能看到首頁,痞客邦都不這樣搞的阿。雖然不能看首頁,並不影響去看其他文章,但是首頁一定要登陸才能看,我還是覺得這操作很神奇,本來想說看看首頁文章有哪些好文可以追蹤,這下連看都不給看就直接放棄不看,硬要註冊登入這點很不討喜。
也因為看了這系列的生活紀錄的文章,讓我想起手機內還有一篇沒看的文章「你帶相機出門的理由是什麼?如果只是要紀錄生活,手機不能是攝影器材嗎?」,這篇文章主要在講述不用那麼堅持要用專業相機,雖然現代手機嚴格來說還是不能取代相機,然對於人們來說最重要的照片不一定是用最專業相機拍攝出來的,如文章中所說的「我覺得拿手機攝影是關注對象;拿相機攝影是關注形式。」,這也是我後來放棄用相機拍攝照片的原因之一。
畢竟比起相機,手機在上傳照片跟裁剪上更方便,且我的網站文章也不是主打攝影,太過堅持相機拍攝只是累垮自己,用手機拍攝後輕鬆很多,且 SONY 手機的表現也不輸我本來買的相機了,至少手機能做到景深這一區塊,然我的相機還不行,且它的螢幕也壞掉了,要修理不是不行,只是那又是一大筆支出,還是算了。